德州“水银行”发出首笔流动凭证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0月24日下午,德州市水权交易平台设立暨首批农业用水权收储交易颁证仪式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仪式现场,受让方企业代表不仅拿到了蓝底白字的《德州公共资源交易见证书》,更见证了一场关乎每个人用水安全的深刻变革——德州“水银行”开启资源循环新模式。

让停驻的用水权“流动”起来,始于一项刚刚试行的新规则。就在不久前,《德州市用水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正式出台,其核心目的,正是要让那些曾经“沉睡”在指标文件里的用水权,能够光明正大地“流动”起来。

“过去,节水是个‘高尚的包袱’,省了水,荣誉是集体的,但效益看不见。现在,《规则》给用水权上了‘户口’,让它能合法‘走亲访友’了。”仪式现场,一名水利部门负责人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关键。这份《规则》如同为“水银行”建立了第一部“运营手册”,明确了谁可以存水、谁可以买水、交易如何计价与鉴证,让用水权交易从概念走向了标准化、常态化的操作。

在颁证仪式上,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市水利局共同作为鉴证方,确保了首笔交易的公开与公允。“混凝土生产是连续性流程,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高。通过用水权市场化交易,企业用水难题迎刃而解,彻底打消了用水顾虑,日常用水更规范、更安心。”齐河县嘉伟建材有限公司经理米建村说。

“这项交易最直接的意义是让过去‘看不见、摸不着’的农业节水,变成了可以交易、可以带来收益的‘水资产’。通过政府的收储和再交易,将分散、零星的节余水量配置给更需要水的领域,实现水资源在更大空间和更高效率上的优化配置。”齐河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水资源保护中心主任路思虎对记者说,此举真正实现了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目的。

自今年4月份开始,市水利部门就已开始筹备相关工作。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德州市水利局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发文《德州市用水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并制定了交易流程,为平台交易提供依据。在运营上实行“管办分离”模式,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交易资格的审核和行为监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和服务。

“首批交易成功是起点而非终点。我们将完善以水权收储与配置为核心的‘水银行’机制,目前市县两级已完成70家1390万立方米水权收储,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上发出用水权预收储有关情况的公告。”德州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楠介绍,此举目的是让有限的水资源“活起来”,让节约下来的水能够通过市场实现价值,激发用水户节水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