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从烽火战场到时代传承的民族精神丰碑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八极拳:

从烽火战场到时代传承的

民族精神丰碑


八十年前,中华大地烽火连天,八极拳传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八十年后,德州坚持以“八极同源,文化同根,以武为媒促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让武术瑰宝续写出凝聚人心的新篇。


 烽火淬炼:

八极拳的抗战血色传奇

八极拳,是中国十大拳种之一,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美誉,不仅是东方武术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

八极拳的创始人吴钟,是德州市庆云县后庄科村人,为八极拳与劈挂掌的始祖,传有六合大枪。

抗战期间,八极拳传人将“以武止戈”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让八极拳不仅成为强身健体的武学,更成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八极拳以“刚猛暴烈、贴身靠打”著称,其“六大开”绝技在抗战时期化作克敌制胜的杀招在冀中平原的夜袭战中,战士们以“顶心肘”击碎敌人肋骨,用“迎面掌”截断咽喉,“贴身靠打”的实战技法让侵略者肝胆俱裂。


薪火相传:

构筑八极拳文化新坐标

时光流转,德州市始终以“守护民族精神根脉”为己任,构建起全方位的八极拳传承体系。

一是抢救挖掘。成立庆云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八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对八极拳文化传承发展进行总体规划,积极向两岸八极拳爱好者征集相关拳谱、照片、记载等史料和物品,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

二是静态保护。加强理论研究,与德州学院联合开展海峡两岸八极拳文化课题研究,组织全国各地八极拳习练者、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召开八极拳研讨会,并编印《八极拳谱》等。建成全国首座吴钟八极拳博物馆,获批“山东省对台交流基地”,构筑起八极拳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平台。

三是动态传承。庆云县 80 多所中小学将八极拳列为必修课程,2 万余名青少年在马步冲拳间,聆听教练讲述 "以武止戈" 的抗战故事。通过纪录片、电视剧、电影、书画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展示、弘扬八极拳文化,创作《八极震云天》节目,登上央视晚会。


两岸同根:

以武会友共铸民族魂

一是举办技艺交流赛事。2018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七届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两岸同胞广泛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获评全省优秀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台湾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到会指导,增进了两岸同胞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打造了两岸最具独特性、广泛性的交流互动平台,累计接待海峡两岸学习交流人员近10万人。

二是开展专项研学活动。2025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德州)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之两岸青年大枪训练营,吸引了海峡两岸青年及外国友人共近百名学员参与,学员们全身心投入训练,精进大枪技艺,深刻感悟中华武术精气神。

通过以枪会友、以武载道,不仅完成了一次大枪技艺的传承之旅,更促成了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血脉交融盛会,有效拉近了两岸同胞的心,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助力大枪这一中华武术瑰宝走向世界!


文旅融合:

八极拳赋能庆云高质量发展

实施“八极拳+”发展战略,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八极拳+文创产业。庆云县成立八极拳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中心,开发八极拳文创产业市场、健身休闲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引入华誉影视公司,拍摄制作以八极拳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推动形成以八极拳教育为龙头,以节庆、赛事为拉动,以旅游为载体的要素齐全、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八极拳文化发展体系。电影《八极拳王》在庆云拍摄并于2023年7月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平台播出。

二是八极拳+康养产业。把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建成两岸知名中医药特色诊疗基地“良医巷”,引进近百名中医名家入驻,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海峡两岸百名中医义诊,定期开展民间中医药展示等活动,服务群众2万余人。

三是八极拳+食品产业。依托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结合八极拳健康食谱,加强健康食品、运动饮品、中医药补品等研发力度,推动运动营养食品从“小众”走向“大众”。


八极拳从战火中走来,在新时代绽放。它是民族气节的象征,也是两岸同胞一条重要的精神文化纽带。德州市将持续扩大八极拳的文化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以武为媒,深化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新篇章凝聚八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