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走廊内,温暖而明亮的灯光洒落,彩色拼接的地面令人眼前一亮。墙壁两侧以不同颜色装饰,为老人们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00后”照护师小段一边推着吴奶奶悠闲地遛弯,一边亲切地拉着家常……这是近日记者在天衢新区德达德颐康养护院所见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传统养老机构的固有印象。这里不仅是一处养老居所,更是一方享受生活、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近年来,面对“银发浪潮”的冲击,德州养老机构积极应对,探索发展“医养结合”新路径。如何牢牢把握“银发经济”的发展契机?曾被视作“无奈选择”的养老院,正悄然经历一场内涵与形象的华丽蜕变,逐渐成为众多老年人心仪的“安居之所”。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德州城区多家养老机构,深入探寻从“养老”到“享老”的华丽转型。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与养老需求多元化,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德州养老领域发生。经过走访德州多家养老机构,记者发现,原本单调乏味的养老环境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活力与温馨的家园氛围。
10月28日上午,记者探访了位于德城区胜利街的德州心湖阳光颐养中心。在这里,防滑地面、圆角家具、无处不在的扶手,确保了老人的安全;整洁无异味的环境,让人倍感舒心;营养师精心搭配的一日三餐,既满足口味又保证健康。
今年8月,国企德达集团投建的德达德颐康养护院崭新亮相,在这里,除了两侧的扶手,地面采用了黄色、蓝色、红色组成的三色彩漆,既起到视觉引导作用,又增添了活力;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方向感缺失,墙壁两侧用了不同色彩装饰,为老人们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门口的不同挂件,让老人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房间。
记者注意到,在专业化、无微不至的照护下,很多养老院还为老年人配备了康养项目和智慧养老管理。如德州市养老示范城会提供中医理疗服务、热敷泥疗、微压氧舱等附加康养项目,并开设老年大学、兴趣社团,每日练习八段锦、健康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老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还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晚年。

如今德州的传统养老机构,正在向新型养老机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医养结合主要有养办医、医办养和签约合作等模式。“养办医”即养老机构通过增设医疗机构(如护理站、卫生室)提供医疗服务,解决养老机构内老人的医疗需求。“医办养”即医疗机构通过转型或延伸服务开设养老床位,将医疗资源直接融入养老服务。签约合作即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机构老年人就医开辟绿色通道。
目前,德州已有多家医院尝试“医办养”的新型养老模式,如德州市优抚医院。

传统的养老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德州心湖阳光颐养中心是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该中心负责人洪林凤介绍道:“我们自创立之初便设立了对外门诊,今年5月,我们进一步成立了内部医务机构,配备了2名医师和4名护士,所有人员均持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确保老人们足不出院就能实现打针输液的医疗服务。”
“奶奶,力度还合适吗?”28日下午,在德达德颐康养护院,康复师牛志翔正在为院内老人做康复按摩和训练。据介绍,该养老院除了配备了独立的护士站,聚焦健康管理与慢病干预,还有一名专业康复师,为老人提供全方面、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现如今,德州的养老服务行业已经实现从“基础照护”到“医养结合”的转变,医养结合逐渐成为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德州养老市场也形成传统养老院与新型医养机构并存、互补发展的新格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老人的观念里,送他去养老院就是要赶他走;在一些儿女的观念里,只有亲自赡养老人才是尽孝的表现。这些认知形成的背后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有对养老行业的不理解、不信任,还有对自身养老的一种恐慌。
随着养老机构服务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社会对养老问题认知的逐渐深入,这种观念正在发生改变。许多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后,切身体会到了这里的专业照护和丰富生活,开始主动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德达德颐康养护院的张爷爷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案例。在入住前,他和其他许多老人一样,对养老机构心存排斥,认为是“孩子不管自己了”。但面对完全失能的老伴,尝试找保姆失败后,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子女无力独自承担照护压力的现实下,入住专业机构成了一种“刚性需求”。来到养老院后,他的顾虑都被打消了。


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家属开始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养老机构,将其视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理想选择。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整个社会的养老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前失能老人住养老院,每个月需要花费五千元左右,如今有了政府消费券和医保长期护理保险的补助,持有职工医保的卧床失能老人只需要每月不到2000元的价格就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洪林凤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德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从自理到特护的照护级别分级收费,原价从2000元到数千元不等,采访中,多家中高档养老机构,卧床失能老人结合补贴后每月支付也不到3000元,政策的扶持让专业照护从“住不起”变为“住得起”。
10月29日,记者从德州市民政局获悉,今年8月,市民政局联合财政部门启动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给予相应补贴,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最高补贴800元。
自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德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数量增加了839人,其中享受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的共384人,部分养老机构入住率达到100%。
截至目前,德州市累计领取养老服务消费券11445张,使用8682张。
除了政府消费券,德州还积极推行长护险补贴政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针对失能老人,每人每月最高补贴1890元。
随着政府消费券和长护险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德州的养老服务市场愈发活跃。老年人不再因为经济原因而望“院”兴叹,而是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