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艺改革 履职尽责为民 | 宁津县政协常委、宁津县文联主席刘文浩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287717eeae3034905b7e0281cede4b81.jpg

刘文浩,第十一届宁津县政协常委,中共党员,宁津县文联主席,主任编辑,首届德州文化英才,多次获市县表彰。

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的组织者,刘文浩多年来扎根文化一线,以深化改革为引擎,推动宁津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积极建言献策,深耕红色文化与地域传统文化,以文艺之力服务群众、助推发展。

倾心文艺,为群众文化添彩

自2017年担任宁津县文联主席以来,刘文浩始终秉持“文艺为人民”的初心,团结带领全县文艺工作者,系统推进文艺协会队伍建设、精品创作与品牌培育。他牵头构建“1+N”(宁津文艺之家+多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艺场所新模式,打造“文惠百姓 艺联万家”“津润墨香”等品牌项目,年均开展书法、美术、文学、摄影、朗诵等各类文艺活动超百场,实现“月月有活动,节节有庆典,年年有创新”,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他推动设立全县综合性文艺奖“鬲津文艺奖”,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极大激发了本土文艺创作热情,多个本土作品获“泰山文艺奖”“长河文艺奖”等省级以上荣誉。立足文艺精品创作,他组织编纂《文脉宁津》《溯源宁津》《红色宁津》《天南地北宁津人》《光阴的容颜》等一系列承载宁津历史文化的书籍,大力助推创作广播剧《平原风雨》、小说《大把式》《庭院深几许》、西河大鼓《铁血西征路》等多部优秀文艺作品,提升宁津文化软实力。

在推动渤海军区教导旅红色精神传承中,他改造建设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牵头组建宣讲报告团,赴省内外开展宣讲80余场,使宁津“敢扛、硬扛、能扛”的斗争精神广为传播,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方致谢,成功打造出宁津乃至德州的红色文化名片。

d23542abf526e9253e86d742cffb3a74.jpg

履职建言,为文化发展献策

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刘文浩始终关注文化建设和民生实事,积极通过提案和会议发言建言献策。他牵头创建“艺心聚力·界别同心汇”,搭建政协委员与文艺界群众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开展多场界别协商与文艺惠民活动。

针对基层文艺场所不足、协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他深入调研,提出多项切实建议,推动“文艺之家”改造提升和各文艺协会登记注册,为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他持续聚焦本土文化与红色资源挖掘,提出关于整理宁津杂技历史、推动老建筑、古树保护与展示等建议,多项建议获相关部门采纳推进,助力文化“两创”在基层落地生根。

刘文浩以文艺工作者的热忱和政协委员的担当,持续为宁津文化事业倾注心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承文化、服务人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