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急难愁盼!天衢新区多维发力推进“满电回家”,惠及万千群众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近年来,天衢新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难这一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拓思路、破堵点、抓落实、重管理,推动满电回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充电场所895、充电端口46770个,安装电梯阻挡器1750个,建设换电站7个;16000个充电端口实现上网管理,可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充电设施建设进度与数量均居市内首位,切实为群众出行保驾护航。

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解困“路线图”

天衢新区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解决充电难从“建设小设施”升级为“保障大民生”,通过三项举措明确工作路径。

一是摸清需求底数。设计发放充电需求调查表,采用“物业公司初步摸排+属地补充摸排+第三方现场踏勘”模式,全面核查全区82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与充电缺口,最终明确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缺口达3.2万个,为后续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理清推进思路。先后5次组织各部门、相关企业、社区召开座谈会与推进会,重点研究“谁来建、怎样建、建多少、如何管”等关键环节,压实部门与镇街责任,推动工作从“各自为战”转变为“统筹协同”。

三是制定推进计划。出台《天衢新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以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为主攻方向,同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场、公园等场所配套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端口不少于4万个,基本满足市民需求;2025年再建3000个,提升充电便利度;同时试点换电设施,推动老旧电池规范退出市场。

建立实施三项机制,打通建设“肠梗阻”

针对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天衢新区通过建立三项机制+突破路径依赖,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一是建立动员机制聚共识。秉持“共谋、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多渠道宣传凝聚共识。建设初期下发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的通知,利用小区公告栏、电梯宣传栏、业主微信群等推送信息,深入一线宣传126次;召开“满电回家”推进大会,普及安全知识并播放电动自行车事故专题片;联合消防救援大队开展设施大检查,以案说法引导居民支持建设。此外,开通“扫码评价”系统,邀请居民代表参与验收并定期回访,提升群众参与度。

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提效率。建管部门牵头指导选址、提供法律咨询,印发《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建设技术导则》规范标准;审批部门将充电设施建设列入豁免清单,简化流程提高效率;自然资源部门提前落实新建小区充电设施规划要求,从源头避免新增缺口,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三是建立突破机制解难题。联合自然资源部门明确充停场所布局与配建比,创新“见缝插针”模式,利用社区闲置用房、绿化带边角地建设微型充电站,确保新项目“应建尽建”;联合供电公司实施“电力扩容专项行动”,完成6个小区配电设施升级。针对星凯国际小区(超5000户)部分业主担心影响景观的问题,建管、消防、街道多次实地沟通,最终争取多数业主支持,建成39处充电场所、3200个端口,充分满足居民需求。

四是突破路径解资金困局。针对建设资金难题,新区摒弃“依赖物业投入”“等待财政补贴”的传统思路,引入铁塔集团等第三方推动市场化运作。仅铁塔集团就新建充电端口4235个,既缓解资金压力,又提升设施建设与运营效率,为项目推进提供稳定保障。

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打好充电“攻坚战”

天衢新区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从督导、破困、调解三方面发力,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高层一线督导促进度。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攻坚行动,组建专班并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与进度图;召开专题推进会6次,每周调度建设进展;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先后4次作出批示、专题调度并现场办公,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部门一线破困保推进。下沉施工现场,通过调研、访谈收集堵点问题,建立跨部门现场办公机制,住建、规划、城管、电网、交通等部门联合研判,现场督办解决15项问题,确保“工作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效果在一线检验”。

三是街道一线调解化矛盾。针对居民分歧较大的小区,街道社区一方面解读政策与充电难现状,另一方面组织召开52次临时业主大会,通过民主决策统一意见,有效化解建设纠纷,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建管并重固成果,筑牢长效“保障网”

天衢新区秉持“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理念,以责任明确、立体防控、智慧升级为抓手,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确保充电设施“建得好、用得上、保安全”,从根源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压实管理“责任链”。建立充电设施安全责任制,明确物业企业为日常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维护、秩序引导及隐患排查;明确铁塔集团等第三方的24小时维保责任,保障设备完好率超98%。同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管理不力企业约谈通报,以“责任绑定”倒逼管理落地。

二是构建立体防控,织密安全“防护网”。针对“飞线充电”“电动车上楼”问题,综合技防、物防、人防,为1524部电梯装智能阻挡器,杜绝电动车上楼;为充电场所配消防器材、设隔离栏,划分专用区域;指导物业企业组建巡查队每日巡查不少于3次,区街两级每月“四不两直”抽查 20个小区,今年累计整改问题13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推进智慧升级,打造管理“智慧脑”。引导充电端口接入铁塔集团智能云系统,目前1.6万个端口(占总量35%)实现上网管理,可实时监测使用状态、自动预警处置隐患,并远程调控端口开放时间。部分小区试点“充电APP”,居民可查空闲端口、预约充电、在线支付,兼顾管理效率与使用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