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10月23日清晨,宁津县宝莲华双语学校(以下简称宝莲华学校)的校园里,千余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弟子规》的琅琅书声穿透晨光。这熟悉的诵读声已在校园回荡二十一个春秋,如同一条温润的精神纽带,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紧密相连,沉淀为学校独树一帜的“德育底色”。
自2004年建校伊始,宝莲华学校便将《弟子规》确立为德育核心载体,开创性地构建起一套“传统经典+现代教育”的完整育人体系。从幼儿阶段的“浸润感知”到中小学阶段的“学思践悟”,学校不仅让这部百年经典在当代校园“活”了起来,更将其转化为可践行、可评价的“成长导航图”,走出了一条传统启蒙读本与现代品格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童蒙启航:经典浸润筑牢品格根基
“幼儿阶段是性格与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德行启蒙需抓早抓小。”宝莲华学校的教育团队深谙此道。建校之初,他们便选定《弟子规》这部承载着中华传统道德精髓与生活智慧的启蒙读物,将其作为孩童品格奠基的核心教材。
如何让数百年前的文本跨越时空,与当代孩童产生情感共鸣?学校组建专业课程开发小组,潜心钻研经典文本,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标尺,从《弟子规》中提炼出起居、卫生、礼貌、学习、交友等与孩子日常息息相关的“十大养成习惯”。这些习惯被系统编纂成校本教材《启蒙养正 润心养德》,成为孩子们触摸经典、涵养德行的入门指南。
在幼儿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浸润式感知”上。除了每日校园诵读,学校精心设计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与孩子携手走进经典世界,使德育力量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读本末尾附带的《弟子规》学习评量表,更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让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能被共同见证与呵护。


学思践悟:从知理明义到走心践行
当孩子们佩戴红领巾步入小学,《弟子规》的学习也随之完成从“启蒙”到“感悟”的深度转型。学校将教学重心调整为引导学生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让“孝、悌、谨、信”的理念真正走进内心。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从领读员转变为启发者。在坚持常态化诵读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晦涩句段结合生活实例生动解读,让抽象的道德准则变得具体可感。课堂之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经典学习落地生根。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下的讲话”成为师生分享《弟子规》感悟的平台,既有对经典的敬畏,更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演讲比赛中,孩子们真情讲述与经典相伴的成长故事;情景剧舞台上,古籍中的道德场景通过角色扮演鲜活再现;手抄报作品里,五彩画笔勾勒出对传统美德的纯真理解。
“最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在经典浸润下变得懂礼貌、知感恩。”二年级年级主任张海霞分享了一个温暖瞬间:一次在公交车上,一名毕业多年的女生主动起身让座,笑着喊道:“张老师,坐这里吧!”这个不经意的举动,让她真切感受到《弟子规》教育持久而温暖的生命力。


外化于行:让经典智慧照进现实生活
“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是让德行规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自觉。”宝莲华学校的《弟子规》教育始终以“知行合一”为导向,聚焦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改变。
学校设立“礼仪形象标兵”评选活动,以正向激励引导学生将规范落到实处。如今在校园里,“老师好”的问候声此起彼伏;生活中,践行美德的故事不断上演。去年假期,学生张鹏涛看到烈日下劳作的环卫工人,主动送去饮用水和水果,用小小善举诠释了“泛爱众,而亲仁”的内涵。
更多细微的改变在家庭场景中悄然发生:六年级学生武家亿从“首孝悌”中读懂父母辛劳,假期主动早起为家人做饭;同年级的滕艺如在数学考试失利后,以“勿自暴,勿自弃”自我激励,重拾信心;王嘉铄在奶奶生病时,践行“亲有疾,药先尝”的古训,主动倒水拿药,让家人深感温暖。
九年级学生肖松俊的转变更具代表性:“以前总觉得妈妈的叮嘱是唠叨,学习‘父母呼,应勿缓’后,我学会了耐心回应。”他开始主动给爸爸泡茶,给妈妈留“辛苦了”的小纸条,用零花钱买护手霜送给妈妈。“那一刻我才明白,《弟子规》不只是规矩,更是教我们如何爱人的‘心灵地图’,付出温柔就会收获温暖。”肖松俊的心声道出了经典教育的真谛。
初中部教务副主任彭绍霞还曾用“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的教诲,化解一名因父母长期外出而心生隔阂的女生的困惑。这句话让女孩领悟到,孝是超越情绪的本分,最终打开心扉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亲子关系得以修复。


润物有声:经典内化绽放成长芳华
二十一年持续熏陶,《弟子规》的智慧已如春雨般渗入学生心田,完成了从知识传授到思想升华、从行为规范到品格塑造的蜕变。这种内化,最直观地体现在学生对同一句经典的分层解读中——“宽转弯,勿触棱”在幼儿园阶段是“走路小心撞墙”的提醒;到小学阶段引申为“与人相处要宽容”;进入中学,青春期学子则能感悟到“接纳自我、尊重自我才能尊重他人”的深层内涵。经典的生命力,就在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中不断延续。
为巩固教育成果,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十大养成习惯”为基础,采用书面考核与日常行为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在期中、期末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监督,形成良性育人循环。
宝莲华学校的探索获得了广泛认可,其贯穿幼儿至初中阶段、以《弟子规》为主线的“‘S-X-G’终身教育模式”,被中国科学家论坛组委会评为“科技优秀创新成果”,印证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创新融合的可行性。
“《弟子规》教育本质上是人性本善的习惯养成教育,当良好习惯扎根,教育的目的便已达成。”学校执行校长薛永强表示,学校以德育为切入点,让《弟子规》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校园文化核心。
展望未来,宁津县宝莲华双语学校将持续完善这一教育模式,让更多学子在经典滋养下成长为懂礼守纪、有爱心、具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好少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芬芳远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