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药房里分拣药材的小小身影,到如今备受认可的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从热电厂医院的普通医师,到德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的学科带头人,31年时光流转,李勇以不变的仁心与精湛的医术,深耕中西医结合诊疗领域,为无数患者的脾胃健康保驾护航。
童年种下中医药种子
在脾胃病科开启精研之路
说起与中医药的缘分,李勇回忆早在童年时便已深深扎根。
作为村子里的赤脚医生,母亲走村串户、治病救人的身影,是他少时最深刻的记忆。“那时候的乡卫生院条件艰苦,我一放学就会去帮母亲抓药、称重、包药。每次看见各式各样的药材经过她的配伍,变成缓解患者病痛的良药,我就觉得特别神奇。”李勇感慨,这段耳濡目染的时光让中医药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发芽,也让“治病救人”的信念深深镌刻在他的人生坐标上。
1989年高考结束,怀着对中医药事业的满腔热忱,李勇毅然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1994年,学成毕业的李勇来到德州热电厂医院,成为一名临床医师。坐诊期间,他接诊了各类病患,不仅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还练就了精准的辨证思维和务实的诊疗风格。1999年,为了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李勇放下稳定的工作,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悉心教导下,他逐渐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思路,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毕业后,李勇进入德州市中医院工作,开启了他在脾胃病科的精研之路。
脾胃不好百病丛生
研究“经验方”标本兼顾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人体气血才会充沛;脾胃不好则百病丛生。因此,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李勇提到之前曾接诊过一位七旬老人,让他印象深刻。“当时第一眼看到他,我就发现他特别‘累’。走起路来,四肢也非常沉重。”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李勇得知,患者在就诊前半个月,忽然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治疗几天后看似好转,可没过多久,不适感又卷土重来。“老人看到我时很纳闷,为啥喘不上气要转来脾胃科看病。”李勇为老人详细解释了脾胃功能与五脏六腑的重要关联,强调脾胃是维系身体健康的核心根基。

后续治疗中,李勇考虑老人年事已高,不时根据他的身体反馈调整“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最后一次复诊时,老人一扫之前的倦怠神色,表示自己不仅喘气畅快,手脚也热乎乎的,浑身都轻快多了。
提到萎缩性胃炎,许多就诊患者都对其头疼不已,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和研究,李勇发现其病机多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热毒内蕴”,于是精心研制出经验方“藿苏散”“芩连温胆汤”等,标本兼顾,有效改善胃痛、胃胀、嗳气等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深受患者好评。“我患萎缩性胃炎好几年了,吃了李主任开的中药后,感觉舒服多了,复查结果也一次比一次好。”一位复诊的患者由衷地说道。
31年初心不变
助力科室成“金字招牌”
“中医药文化浩如烟海,这辈子都得慢慢学、慢慢琢磨。”2017年,李勇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训项目,师从多位国医大师及名医。这段深造经历让他的临床诊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不仅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上更加成熟,更在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病及老年慢性病领域独辟蹊径,打造独具个人特色的治疗体系,成为疑难杂症患者口中的“定心丸”。

对于自己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李勇也从不藏着掖着。“光自己医术好不算啥,得让更多年轻医师学好中医才是硬道理!”多年来,李勇以“师带徒”的形式,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悉心培育出6名中医临床骨干。在他的引领下,德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成为守护一方百姓脾胃健康的“金字招牌”,惠及众多患者。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李勇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每天按时坐诊、查房、研究病例、传帮带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只要患者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诊疗一线,把中医药的精髓传承好、发展好,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李勇的话语朴实而坚定,正如他31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李 勇
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德州市名中医。医学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会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德州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长期从事中医治疗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工作。特别是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食管反流、结肠炎、慢性肝病等胃肠病和肝病、呼吸及心血管疾病、老年慢性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西院区名医堂周二下午,东院区脾胃病科门诊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四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