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不争”品格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乐陵是金丝小枣之乡,枣树“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地、冠不争天”的品格,被视为谦和、务实、协作与共融的象征。近年来,乐陵市市中街道深入挖掘枣树品格的内涵,将其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创新推行“枣乡治理工作法”,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多元协同为特征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幸福感。

叶不争春,夯实治理根基,在久久为功中积蓄力量。枣叶迟发,却厚积薄发。市中街道坚持以“叶不争春”的定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通过整合社区干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组建“铁脚板”服务队伍,构建“走访—排查—响应—反馈”闭环机制。打造“小马扎议事会”“凉亭说事”等开放式协商平台,推动议事常态化、治理精细化,在面对面沟通中化解矛盾纠纷,在实打实服务中赢得群众信任。不追求短期效应,不搞形式主义,而是通过持续深耕、久久为功,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

花不争艳,优化公共服务,在润物无声中温暖民心。枣花无华,却香远益清。市中街道秉持“花不争艳”的务实理念,推动社区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打造“幸福食堂”“幸福市集”“七彩周末课堂”等服务品牌,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阵地资源,联动“双报到”单位、爱心企业等“红色合伙人”,推动服务精准投送、资源高效整合。市中街道注重服务品质,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换取群众口碑,让居民在细微之处感受到治理温度。

根不争地,拓展协同网络,在包容共建中激发活力。枣根有度,为共生留空间。市中街道以“根不争地”的包容智慧,构建纵横交织的治理体系。纵向上,建立“社区—小区(网格)—楼栋—楼道—楼层”五级架构,推动组织根系深扎基层,实现民情顺畅传导、服务精准落地;横向上,将11个城市社区划分为79个“红色蜂巢”网格,推动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力,凝聚治理合力。在此基础上,市中街道积极探索“社企+国企”资产运营模式,以集体经济反哺社区建设;同时加快智慧社区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一网统管、一键响应”,为多元共治提供机制保障和技术支撑,真正让治理根系在包容协作中不断延伸、持续壮大。

冠不争天,推动文明善治,在谦和共融中凝聚共识。树冠低垂,喻示俯身服务。市中街道保持“冠不争天”的谦和姿态,推动治理从“管理”向“善治”转变。通过组建专业调解队伍、推广“六事工作法”、完善“社区书记+社工”探访机制,推动矛盾就地化解、服务精准送达。同时,发挥红白理事会、文明劝导队等群众组织作用,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在治理过程中,注重激发居民主体意识,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深刻转变。

“枣乡治理工作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让治理回归本源、让利益归于群众、让和谐源于共建。下一步,市中街道将继续深化“四不争”品格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系统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乐陵实践。

(作者:郑祥伟,乐陵市市中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