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跃龙门 却因学费步维艰!他说:“我只希望爸妈少受点苦……”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高考成绩614分,顺利考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近日,家住禹城市李屯乡后赵村的杨国辉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他的父母却既兴奋又哀愁。用其父杨学秋的话说:喜的是孩子终于考出去了,愁的却是我们家……

    “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懂事的杨国辉每次向父亲提出要退学帮家里打工挣钱时,都会紧接着被这样的话顶回来。慢慢地,杨国辉坚定了好好读书的决心,今年他终于如愿了。

    收到通知书后的喜与愁

    “儿子!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抓紧回家看看吧……”7月底的一天上午,正在乡里忙着报送申请材料的杨国辉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父亲十分高兴,杨国辉也在提交材料后第一时间赶回了家中。

    “是‘石油大学’,儿子好样的!”说罢,杨学秋翻开厚厚的一沓材料,他们一家人开始“研究”了起来。“学费要6000多元啊!这个校区在青岛,应该花费也挺高……”

    “还差近5000元!”紧接着,一家人沉默了。

    杨国辉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靠四亩土地维持生计,每年的收入寥寥无几。他的母亲因常年身体不佳,一直不能从事繁重的劳作。最近几年,母亲每天只能在周围的厂子给别人做假发,每天收入不足20元,家人的生活负担几乎全部落到了父亲杨学秋的身上。

    杨学秋在农闲时会选择在周围打短工挣钱,一年的收入在1万元左右,这一部分收入让这个家庭的生活有了转机。但好景不长,前段时间因其父打工的工厂经营不善,老板至今拖欠工资迟迟不发。

    面对繁重的学费,这个家庭没了办法。

    始终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我的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却知道学习是走出贫困的唯一出路。”杨国辉说,自上初中开始,他曾数次向父母提出想退学打工给家庭增加收入,但都被“无情”地驳回。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杨国辉也确实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不少,他懂得体贴父母、更懂得感恩。曾经,他眼看着家人这么辛苦地劳作,一度动摇了继续上学的决心。“我爸总是说现在这年头没文化连猪都不如,他让我一定要上学,还说就是家里十年不吃肉、砸锅卖铁也要供我把学上到底。”说到这,杨国辉眼眶渐渐湿润了。

    这些年来,他亲眼见证着父亲每天清早5点准时骑电动车出门、晚上8点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去卖命挣钱;也亲眼看见身体不佳、一向不爱与外人交流的母亲,为了帮儿“攒钱”选择在假发厂“连轴转”的情景……而今,他的父亲因常年长距离骑行电动车,胳膊和腿部已患上了风湿;母亲因长时间劳作,身体也出现了诸多不适……

    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受苦受累,年轻的他自打从初中开始便化悲痛为力量,开始“疯狂”地学习。他始终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在“学海”中求得“真经”,中考顺利考入禹城一中并被分到“实验班”,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稳居全校前40名。

    今年,他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正式成为“211”高校的准大学生。

    未来他将拼命让父母“不再累”

    杨国辉是一个自信、懂感恩的大男孩,他从来没有怨恨过生活中的苦难。相反因为困难和贫穷,让他懂得了做人应自强的道理。他常说,他们从来都不会比别人差,但是绝对会比别人更加努力。

    “哪怕是少让我给家里要一块钱,少给家里添一块钱的负担,现在的我心里也会好受些……”谈及未来,杨国辉不敢过多去奢望,他只想通过学习让自己能在青岛立足并回报社会,还将拼命创造条件让父母“不再累”。“爸爸的牙不好,我想通过勤工俭学、上学申请助学金给爸爸镶上好牙;妈妈身体不好,而且常年不与人交流,我想带她去转转……”他说,这个暑期他在一家暑假辅导班兼职给学生讲课,最终挣得了1000多元的收入,回家后第一时间交给了父亲,在他看来这也许是现在给家庭最好的“回报”。

    9月份,杨国辉将踏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在该校机电工程学院主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选择这个专业我是看好了未来机械设计和装备行业的长远发展,也想在这一行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面对家庭的困境他将乐观对待,同时借助本报向关心帮助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致敬。  

    如果您想帮助他,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