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机缘巧合。1963年暑期傅国杰老师和我们66届高三一班学子是前后脚儿步入德州一中这座美丽的校园的。彼此不同的是,傅国杰老师是由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回归他所眷恋的母校任教的;而我们则是本年度中考后被德州一中录取来这所心仪的学校求学的,这也算是殊途同归吧!接下来,傅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细细想来,偌大一个学校,那么多的班级和老师,为啥我们偏偏遇上他,这谁能说不是缘分呢!
三年的高中生活,傅老师既是我们可敬的老师,又像我们可亲的兄长。他不仅在学业、思想、生活等方面倾力引导、爱护;同时又以他无声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我们,使我们初立“三观”,健康成长。而作为学生,我们对老师无不由衷地感佩、依恋。三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长,但师生结下的深厚情谊是经久不衰的。
光阴如梭,时间飞逝,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校园中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历尽沧桑年过古稀的老人。岁月的漫长、时世的变迁,没有消磨掉师恩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更没有淡化了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情谊。随着岁月的添加,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师生情谊反而逐年积淀,历久弥新!
毕业后,虽然我们被分隔在四面八方,但五十多年来我们始终“饮水思源”,不忘师恩,与老师保持联系沟通,时常与老师聚首谋面。最值一提的是,每年春节后正月间,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必不可少的师生聚会。这个活动规定我们这些人轮流做东,由东道主约集老师和德州城区近二十位同学按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赴会。
记得那是2013年由我做东,邀请到了傅老师、杨老师(师母)和城区十几位同学在一酒店聚首。欢宴开始,我曾满怀激情地致祝酒辞,其内容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既是我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也可以说是我们高三一班同学的共同心声。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翻开日历,今年已经是2013年了。遥想半个世纪之前的1963年9月,发生了一件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事情,有一群来自陵县、武城、平原、禹城、夏津、德城六县市的少男少女相聚在德州一中高一一班,组成一个班集体。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我说“千年修得同窗读”,这是千金难买的缘分!从此我们这些少男少女由相识到相知,结成了情同手足的同窗益友。最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遇上了一位可敬可佩的良师——我们的班主任傅老师,傅老师自然成了我们这条船的掌舵人。
“良师配益友”,我们齐备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生四大美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后的第五大美事,可遇而不可求!此后,更有一件幸运的事接踵而至,那就是再遇聪慧贤德的师母杨老师——锦上添花!而我们像是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转眼间五十春秋过去,我们这些人还幸福地活在当今盛世,当年的少男少女已为白发如霜的“花甲”老人。回首我们师生情谊,并没有因为年深日久而淡漠,而是逐年积淀、与日俱增,正像陈年的茅台,愈久愈淳厚,愈久愈甘甜!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和敬爱的老师一起举杯畅饮,重拾当年的美好回忆,喜晒今天的幸福生活,畅想未来的计划宏愿,干杯!
时间永是流驶,生活如常平静。谁料想,今年8月6日这一天,突然晴天一声霹雳,惊破了日常的宁静,我们敬爱的傅老师因病不治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们无不为之惊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而现实无情地证明,老师确实走了!“天命”难违,我们只能是无奈地扼腕痛惜——老师,您走得太匆忙,去得太猝然,让学生难以承受失去恩师之痛!老师啊,您虽已驾鹤西归去,千呼万唤难再回;但师恩永在,情谊长存。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