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策划|付庄小学:“妈妈班”协作互助振兴乡村教育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锦瑶  通讯员 石丽丽

付庄小学是一所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村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和“德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德州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等,并成为第一批中国家庭教育研究联盟单位。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凡之处?“一战成名”的“妈妈班”只是一个侧影,其独有的校园风景、文化魅力、德育之光、师资力量,都诉说着它的不凡。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把全家的希望寄托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没有借口不努力工作。”校长乔连杰谈到,在“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塑造心灵”的办学理念下,倾力引领每一个师生做最好的自己,让他们的所学所感能终身受益并创造幸福,继而实现学校和谐长远发展。


环境优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高质量教育

多年来,付庄小学重视学生艺术特色的发展,为让农村孩子有一个艺术的梦想,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质量的乡村小学。

学校精心设置有机器人、茶道、足道、美术、舞蹈、乒乓球、钢琴等十多个特色教室,专门培养孩子们的特长,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学校还设立“启明银行”,发行“校园币”,对学生进行积分制管理,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同时,还开办有24个社团。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选择一个喜欢的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爱好特长。目前,多个社团在全市比赛中获奖。

走进学校的阅览室,才发现这里的摆设和普通阅览室完全不一样。这里没有古板的桌椅,只有舒适的卡座,柔软的地毯,学生们在这里可坐、可躺。只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同学们就可以在3万册书籍的海洋中自在畅游。如同大自然一样的读书环境,让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成为了乡村教育工作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付庄小学设立了“四点半”学校,并在暑假期间升级为“全日制学校”。“学校除派老师免费为学生辅导外,还设立了围棋室、书画室、电子阅览室、创客教室等专门教室,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让孩子掌握一门特长,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乔连杰说道。


素养提升:教师要当好“引路人”

“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角,也是自己教育人生的主角。”乔连杰说,“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温床,而良好的礼仪则是老师和学生展现师德和校风的标准。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对孩子们具有不容忽视的示范和样板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言之语,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要先做到。”

乔连杰认为,教师行为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到思想深处。爱国教育从老师开始,每周例会,老师们首先要齐唱《歌唱祖国》,以此来提升仪式感。

教师业务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成长平台。付庄小学每周雷打不动开展备课研讨,每月举行优质课展示,每学期举办教师演讲比赛。教师们都积极参加、踊跃展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现在的付庄小学,教研氛围浓厚,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目前,已经有2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立项或结题。乔连杰的《母亲教育路径研究》立项为省级课题,申红霞的省级课题《英语单词记忆技巧的研究》已经结题。乔连杰、赵俊香、付永安、宋立新、李剑、申红霞的市级课题也已结题。


特色教育: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立足于学生心灵的陶冶、人格精神的树立,要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有理想、有道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乔连杰说。近年来,付庄小学坚持依法治校、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生们进行党史、国史等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到德州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在全市党史、国史电视竞赛中,付庄小学获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小学教育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小学的六年,而是要延伸到孩子们的一生。“不仅让学生‘秀于外’,还要‘慧于中’。”乔连杰说,要让学生拥有文雅的言谈、优雅的举止、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气质。经典诗文诵读则在学校应运而生,作为付庄小学的重点特色课程,学校邀请德州学院老师进行指导,目前,吟诵课程已经成为校本课程。

教育不仅仅在校园。付庄小学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来到河边树林,亲手触摸大自然;走进工厂车间,体验工人生产劳动的辛苦。游学归来,学生们感触颇深,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志向。

同时,付庄小学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劳动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打扫卫生。中秋节,组织学生听嫦娥奔月故事,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春节,组织学生写春联、学民俗,了解最重要节日的民族传统。


勇于创新:“妈妈班”成家庭教育新标杆

乔连杰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并驾齐驱,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是普及科学育人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重要途径。”付庄小学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办学思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设立了“妈妈班”。

学校聘请教育专家为“妈妈班”的家长们作报告,课堂上,家长分享育儿经验,老师引导家长在课下陪伴学生学习,鼓励亲子共读,教孩子做家务。通过家校共育,实现了“四化”:家庭学校化、学校家庭化、妈妈教师化、教师妈妈化。通过开展培训与学校组织的家庭阅读活动,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更转变了家长教育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家庭教育水平,2017年,付庄小学与北京三宽家庭教育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每周为学校家长安排家庭教育线上培训,这又为付庄小学的家校合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家庭学校密切合作,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付庄小学的孩子们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能力大幅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一跃跻身经开区前三名。2018年4月,付庄小学《妈妈班助力乡村学校质量提升》的做法,被评为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塑造心灵”,这是付庄小学全体教师的庄严承诺。今天的付庄小学,教师敬业、学生乐学的良好校风正在形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付庄小学,这所有着33年历史的小学,正在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付庄小学单婷婷:

责任心强,做好教育中的每件小事

执教6年,连续带三届毕业班,2016年6月,她所教的英语学科取得经开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德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她将满腔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了三尺讲台,让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她就是付庄小学语文、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单婷婷。

大学毕业后,单婷婷于2012年8月顺利考入经开区付庄小学,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凭着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责任感,她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她一直告诉自己:要用心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认真解决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刚上班时,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束手无策,有时候也被学生气哭过。”回想起初登讲台时的情景,单婷婷仍记忆犹新。她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要强的她在工作中不断严格要求,督促自己进步。六年里,她连续带了三届毕业班,并一直担任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使她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她的不放弃、不抛弃也使她获得了回报。2016年6月六年级毕业考试中,她所教的英语学科取得经开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她也为此获得“德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与此同时,单婷婷还担负着宣传报道的工作。为了写出好的新闻稿件,她平时多读好新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水平。2014年,她还被评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系统宣传先进个人”,她写的《付庄小学请家长当考官,主动晒家丑》获得“开发区教育系统最佳新闻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单婷婷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她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付庄小学孙萍:

亲和力强,家长都叫她“孙姐”

工作十七年来,孙萍挚爱教师这个职业,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师这一光辉职业的理解。她用踏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各界认可,用辛勤的汗水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用真挚的感情收获了家长的尊重。

“妈妈班”是付庄小学家校共育的实验课题,自2016年9月开班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果。2017年9月开学季,孙萍担任一年级年级主任,兼“妈妈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一年级组共有10名教师,其中两位老教师已临近退休,一名教师产假休满刚回来上班,另外6名教师都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面对200多名刚入学的孩子,分班、录入学籍信息等等繁琐的工作,孙萍深感责任重大,她一边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一边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给年轻教师做出表率。

怎样在原有基础上极大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同为人母的她知道家长最关心什么,最想了解什么。作为第二届“妈妈班”班主任,孙萍始终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因此,许多家长都亲热地称她为“孙姐”。

付庄小学是城乡接合部小学,许多孩子来自农村,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为了解决这部分孩子下午放学后没人接的问题,2017年付庄社区和付庄小学联合成立了“四点半学校”。孙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教师志愿者,白天在学校里劳累一天,下午放学还要带领孩子们去社区辅导功课,每天等最后一个孩子接走天已经黑了,而自己的儿子却在家里等待妈妈的到来。去年暑假两个月她都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用爱心浇灌孩子们的心灵,用耐心指引孩子们前进。2018年春节,她被评为经开区“道德模范”。 

付庄小学赵鹏博:

适应力强,入职新手教学有一套

“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老师。”这是付庄小学赵鹏博选择当教师的初衷。2016年9月,她来到付庄小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名教师,践行教师理想。

“父亲虽然只是一名农村代课教师,但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踏上岗位后,赵鹏博接手一年级的新生,她积极地向其他教师请教经验,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升,在点滴中积累经验,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虽然是年轻教师,但在两年多的教育教学上却十分“老练”,得到其他老师、家长和孩子的一致认可。

赵鹏博深知,小学低年级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她非常注重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好习惯。除了课堂之外,赵鹏博也像个“孩子”,一直陪伴着学生们,无论是课间还是体育课,都能看到她和学生们游戏的场景。慢慢的,孩子们喜欢上了这个“大姐姐”,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更好了,班里的成绩也在经开区名列前茅。

 “一战成名”的赵鹏博成了“最具魅力”的班主任,不但学生喜欢她,家长们也很尊重她。同事们请教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就笑着说:“我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想,给学生打造一个不同的童年。”正因如此,她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好、凝聚力强、成绩优,上班不到一年便参加了经开区数学教学技能比赛,并最终获得二等奖。

作为付庄小学第一个“妈妈班”的班主任,赵鹏博深感责任重大,她不断提升自己,积极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外出学习向专家请教经验。针对班级情况,有特点的开展各类活动,“妈妈班”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8年5月,赵博鹏作为代表在泰安介绍学校家校共育的经验,她深感责任重大,认真听取各位教师的意见,临出发前一夜还整夜修改汇报稿。最终,她的介绍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扬。

 因为父亲,赵鹏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师心,跨越了时间,也迈过了初涉职场的“新手期”,接下来,她会坚持走好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