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退捐款”和“不讹人”成为常态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一年前曾通过众筹平台给五岁女孩宋馨(化名)献爱心的网友们,自9月3日开始陆续收到了一笔与当时捐款等额的退款。孩子的母亲赵瑛杰表示,女儿因在舞蹈班上课发生意外的事情已过去一年,如今孩子病情相对稳定,而且她终于等来了司法鉴定,准备开始下一步的维权。所以她决定全额返还近60万元的善款。

女儿在舞蹈班上课发生意外,治疗和康复过程需要大笔资金。但是如今这位母亲维权成功,可以得到责任方的赔偿,所以她返还此前募集、尚未使用的善款——这样的情况,从逻辑上说本是理所应当的。

据澎湃新闻报道,前不久河北邯郸一位交警爆料:一个骑电动车的女子不慎将八旬老太撞倒,向其道歉后要求陪同检查,老太太被扶起的时候一直安慰肇事者说:“妮儿,别害怕,俺不讹人。” 此后,因老太太认为无需去医院,该女子递上写着手机号的纸条后离开——这样的情况,从逻辑上说也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那位返还善款的母亲获得了一片叫好声,人们说“谢谢你让我愿意再次相信他人”。而第二件事中安慰肇事者的老太太同样获得诸多点赞,大家都认为老太太的行为令人感动。

叫好与感动显然源于对比。正是因为一些人的不正直、不按逻辑出牌,才彰显了这两起事件中当事人品行的美好。

同样是近日发生的一起事件,更让那位被撞倒后安慰肇事者的老太太显得善良、慈祥。昨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的双方终于和解,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通报:被告方表示愿意道歉,并对原告损失予以赔偿。原告对被告予以谅解,双方同意由被告以口头形式道歉,并将登报道歉所需5000元捐给金华市红十字会。

此前,原告腾先生驾驶电瓶车在路上行驶,骑电瓶车在他后方的曹先生摔倒在地,他出于好心去扶,曹先生反而声称是他撞的,并要求垫付1万元医疗费,其家人还对腾先生无理谩骂。在交警调取监控证明曹先生是自己摔倒之后,腾先生仍未获得道歉,故而他一怒之下告上法院,索赔1元。

这些年来,诈捐、滥用善款、碰瓷、讹人的事件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但与此同时也看到了不少勇于助人不计后果的暖新闻。而此前还有报道说“癌症少年去世,父亲转捐35万善款”、“夫妇生前捐款百万,去世同捐遗体”……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是面对纷繁芜杂的事态,我们的媒体理应更真实地还原这个并不完美但也并不那么丑恶的世界。让人们多一些防范的同时,也更珍视难得的善意与爱心。

与此同时,我们更期盼着正在全国各地建设的“公民诚信体系”不断完善起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今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发布虚假广告、坑蒙拐骗的企业法人也好,碰瓷、诈捐的自然人也罢,都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带来伤害,让很多人不敢相信“正常的逻辑”。除了法律法规的制裁,他们理应因为诚信缺失被纳入“黑名单”,在贷款、经营、购房、出境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付出代价。与此同时,诚信、善良者应该获得“加分”,因记录良好而一路畅通。

我们期待,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有一天“退捐款”、“不讹人”之类符合逻辑与常理的事件不再是新闻,而是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