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兵 摄影报道
“从教八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忙并幸福着。这份幸福不是来自金钱、名利、荣誉,而是来自陪伴着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那种充满期盼的幸福。”德州市第十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刘灵敏说。
多一些鼓励 让学生树立自信
刘灵敏是班主任,承担了更多的班级管理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的前提是认识学生。“学生性格迥异,有的热情开朗,有的沉默寡言,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刘灵敏说,为了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她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
班里有个女生小月小月父母离异,父亲脾气暴躁,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变故使得小月特别自卑。为了帮助小月,刘灵敏在日常教学中默默地关注这个孩子。经过几个星期的仔细观察之后,她发现小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特别仔细,暖气片底下垃圾她都想尽办法清理出来。刘灵敏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夸她做事认真,有强烈的责任感。在课堂上会选取一些简单的题目来让她回答,课下还安排她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她树立自信心。慢慢的,小月敢和同学们交流了,笑容也越来越多。
把学生的小事 当成大事来办
学生有些话不好意思跟老师说,刘灵敏就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进日记里。
“马上要进行计算机考试了,但是家里没有电脑,课下没法练习,模拟考试才考三四十分,怎么办呢?”学生小慧把自己的苦恼写进了日记。
看到这里,刘灵敏立即联系了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安排小慧在自习课时到机房进行练习。最终,小慧顺利通过了计算机考试。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小慧把这件事写到日记里,她说:“刘老师,谢谢你,我一定考上高中,不辜负您的帮助!”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刘灵敏认为,学生遇到的每件小事,她都会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刘灵敏总是注意自己言行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她的带动下,学生们有样学样,整个班级形成了人人自觉、人人努力的良好氛围。
抓住机会 潜移默化进行教育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刘灵敏深知育人的重要性,她注重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面对班级突发事件,她能“借题发挥”,于无形间化解学生的矛盾。
有一次候课时,刘灵敏刚走进教室,就看有两个孩子在打架。刘灵敏没有立刻批评打架的两位同学,而是在讲解本节课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例,说明哪些是正义行为、 哪些是非正义行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认识到打架是非正义行为。听完这节课,打架的两位同学认识到了错误,在老师的见证下重归于好。
刘灵敏说,有时候不一定非得给学生讲大道理,抓住每个机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为了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刘灵敏掌握了思维导图、知识树、微课等的制作方法,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她还经常在课堂上结合热点新闻,让学生点评分析,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感觉课程枯燥、理论性太强的问题,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