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每一位德州人有关!2019年,德州将实施卫生健康五大工程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3月21日,记者从德州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医疗服务大提升、深化医改大推进、公共卫生大强化、人口均衡大发展、全民健康大保障五大工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服务大提升工程


加快东部医疗中心和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病房楼等3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力争上半年、市中医院病房楼年底前投入使用,优化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开展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建设和妇幼健康服务标准化建设,各县级综合医院积极争取尽快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好“黄金三十条”人才政策,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吸引京津专家指导帮助学科带头人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举办健康德州高峰论坛,积极对接京津济沪广杭等医疗、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力争年内双方建立紧密性、实质性战略合作关系,整建制引进专科医疗团队。

实施重点专科培育计划和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全面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18项核心制度,强化市、县级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加强医疗质量培训,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和抢救技术规范并加强相应培训,切实加强应急救治,确保医疗安全。

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开乡镇卫生院评价,启动示范卫生室建设“百千万”工程。落实好《山东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继续实施“基层医务人员全员培训计划”。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计划,扎实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在市属医疗机构选派部分医务工作者到驻点乡镇卫生院帮扶工作不少于1年。

继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实现全覆盖。

深化医改大推进工程

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县级医改领导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基本原则,完善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服务价格、财政投入等配套措施,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落实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医改制度,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力争在党的建设、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有所突破,加快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思路,加快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行区域分开、城乡分开、上下分开、急慢分开,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年底前实现各县市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在实行“六统一”(统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企业配送)的医共体内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支付政策。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政策,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规范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行为,提升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能力。

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加强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开展综合监督“深化落实年”活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实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及消毒产品治理整顿、住宿场所专项整治、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放射诊疗防护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推动对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加快推进区域影像中心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等业务协同、深度融合,改善诊疗环境,提高服务效率,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点、堵点问题。

公共卫生大强化工程

积极协调落实应由各级财政保障的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经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培训、考核和技术指导,提升传染病防控、慢病和职业病防治、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开展“预防接种提升年”活动,加强疫苗接种监督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大力提升采供血能力,确保临床用血。进一步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依托乡镇卫生院或二级医疗单位增设农村急救站点,切实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处置,有序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有效防范或减少风险危害。

强化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确保不发生因工作不利造成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推动职业健康工作持续发展,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理顺组织架构,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依法依规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加强考核评价,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档升级。落实保障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做实做细2.0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保障对重点人群、重点病种提供签约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人口均衡大发展工程

组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政策全面落实落地,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分析,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实施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健康儿童行动计划” ,坚守母婴安全底线。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两癌”检查城乡全覆盖。

完成《德州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编制并负责组织实施,调整市医养健康产业工作专班,建立重大项目动态调整和定期调度机制,举办医养健康产业研修班,积极推进9个在建重点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建设。

全民健康大保障工程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4月份开展的爱国卫生月为契机,动员全市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完善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果。配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积极开展市级卫生村镇创建,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打造一批健康家庭、健康机关等健康细胞示范单位。

实施扶贫攻坚巩固提升,建立长效机制,实行预防、救治并重,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两免两减半”“一站式”结算等惠民政策,继续开展“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确保各类健康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救治。

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加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自媒体、主流媒体和健康教育宣传栏三大宣传阵地建设,打造“健康德州”宣传品牌。充分利用重要卫生节日节点,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宣传、职业健康宣教、健康知识普及。积极挖掘和推送卫生健康领域的先进典型事迹,联合市委宣传部开展“最美健康卫士”“德州好医生、德州好护士”评选活动,弘扬正能量,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积极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县”“健康促进医院”,打造优秀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市级公众急救培训基地,大力开展“无烟单位”创建、百场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六进”等活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