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一个普通的周二,
德州二中高三27班的晚自习如常开始。
当晚的第一节课,
兼任班主任的政治课老师李健,
给学生讲解了部分易考、易错知识点。
经历过高考的人,
大多记得教室后面黑板上醒目的倒计时数字,
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
直至个位数。
这段时间里,
学生和老师们都淹没在各科试卷里,
力求在高考考场上,
将三年所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好。
所以,
时间成了他们最珍视的宝物。
李健说,
考前的备课比平时更有压力,
需要最高效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而学生们的压力则主要来自于自我预期,
希望在这极为珍贵的时间里达到自己的要求。
高三27班、28班和29班是艺术班。
艺考时90%以上的学生都通过了分数线,
相对薄弱的文化课成了很多人的升学“短板”,
需速速补齐。
在三节晚自习后,
班里几名住校的女生回到宿舍,
半小时后便熄灯了。
此时,
楼道和行李间成了她们学习的地方。
一个小板凳,
一块床板,
便能学上大半个小时。
宿管胡阿姨负责高三年级楼层宿舍的系列工作,
按照学校规定,
熄灯后学生要回到各自宿舍休息。
可对于此时的高三学生,
胡阿姨决定“网开一面”,
任由她们多学一会儿。
李健已从教13年,
今年是第四次带毕业班。
“其实学生们在备考心态上是有较大差距的,要因材施教。目前应该回归课本,理清知识脉络。并且用好错题本,宁可少做,不可再错;更要端正态度,放松心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