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 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该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日前,记者在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全市范围内已注册博物馆(纪念馆)共15家,分布在8个县市区,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德州市博物馆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集文物收藏展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主要由序厅、5个基本陈列厅、1个临时展厅、1个学术报告厅、1个3D影视厅、公共休息区、藏品库房、技术室及办公用房等组成,全面展示德州历史发展通史、灿烂文化精髓和浓厚文化底蕴。
记者获悉,近年来,德州市博物馆积极创新教育模式,相继推出了“宣讲进校园”“小讲解员志愿者”等多样化教育课程,构建了“德州二中社会实践基地”、“德州学院文物收藏与鉴赏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等青少年教育平台,年均开展青少年各项教育活动超百场。今年4月荣获“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位于乐陵市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是一处集参观游览、教育培训、休闲运动、军事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红色文化综合体。自纪念馆开馆以来,仅主动入馆接受革命教育的人员就达30万人次/年。
截至目前,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各类游客数量均超2000人次,最高单日接待量达5000余人次,游客主要来自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河南等地,打造了山东省“北有冀鲁边、南有沂蒙山”的红色教育布局。
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州的大部分博物馆在5月18日都会举办相应活动,很多都是针对青少年。比如,德州市博物馆的 “汉画像石拓片展”,特邀请中小学生和家长前来体验木雕拓印的手工制作;邢侗纪念馆的文化邀请展,也是针对青少年,其他多所县级博物馆或纪念馆也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
德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继续提升服务社会、文明共享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观众学会利用博物馆提高自己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对博物馆保持长久的兴趣,将博物馆真正建设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