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新湖南路小学自2018年底开展“习做”教育以来,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在家庭、学校、课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习做”教育的开启,为新湖南路小学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习做”教育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书、数学书,大小排;大书放大袋,小书放小袋……”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新湖南路小学二年级的华悦然总会自己收拾书包。在课堂上,她也能把书本摆放整齐,并且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虽然才上小学二年级,但是华悦然却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华悦然,在新湖南路小学,学生们都有良好的习惯,这得益于该校自2018年底起开展的“习做”教育。“让每位师生走向成功”是新湖南路小学的核心理念,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其重要环节。
新湖南路小学将“习做”教育的内容确定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形成“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美德行为”三大素养,共囊括8个好习惯。其中“核心习惯”6个,“自我习惯”2个。“核心习惯”包含在“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中,“自我习惯”在“美德行为”素养中。“学会学习”素养有乐学、会学、阅读三个核心习惯,这三个习惯在学校养成;“健康生活”素养有自理、健体、劳动三个核心习惯,这三个习惯在家庭养成。“自我习惯”体现在“美德行为”素养中,有参观和礼仪两个习惯,在学校和家庭中自主养成。
新湖南路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发 “习做”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家校共育
促进每个学生养成好习惯
“课本要放在桌子右上角,练习本放在课本上面,笔袋在中间……”新湖南路小学的吕晶老师利用每周一班队会时间,向学生们讲解课堂中养成的习惯。学校鼓励老师们编辑关于习惯养成的儿歌,制作关于习惯养成的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背诵习惯养成儿歌和观看小视频,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各类好习惯,规范个人行为。
不仅仅是在课堂,新湖南路小学的学生家长都会收到“给家长的一封信”,将各种习惯养成的达标要求传递给家长,便于家长在家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
新湖南路小学开展的“习做”教育,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家庭、学校、课堂三个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入手,以“试行期-探索期-规范期-养成期”的运行模式,探索实施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学校开展的‘习做’教育,我的孩子会自己整理书包,还会帮忙收拾碗筷,在帮助了孩子之后她会很真诚地跟我说‘谢谢妈妈’,这让我十分感动。孩子的变化我看在眼里,对于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我十分赞同,我也会配合学校做好这项教育工作。”学生家长李棉高兴地说。
新湖南路小学副校长李新岩表示,通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评价体系
情景模拟提升学生习惯养成
“是否早晚刷牙”“是否按时起床”“是否自己整理书包”……新湖南路小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新湖南路小学习惯风采簿》,学生们每天都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打分。新湖南路小学副校长郭玉芬表示,学校通过“日行为”“月总结”“年养成”的方式,三者环环相扣,相互促进,记录每位学生习惯养成的足迹。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的班会课,结合《习惯风采簿》,老师会对学生一个月的习惯养成情况进行量化,推选出班级的“好习惯每月明星”,在班级明星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明星,利用学校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好习惯少年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生的自觉、自省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5月中旬,新湖南路小学全校37个班级2000余名学生举行了场景演练,由学校进行达标考核,考查孩子习惯养成情况,确保人人过关。
新湖南路小学还开创了新的评价方式,情景评价法,学校会设立文明交通、课堂专场、爸爸妈妈专场等专场设计,让孩子们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时刻提醒孩子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习惯养成探索中,学校会对每项训练的过程进行汇总,开发“习做”教育课程,完善道德教育,通过多渠道实践,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