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救助审批流程提速,构建大救助格局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8月15日,第二十四次全省民政会议的现场观摩活动在临邑县召开,来自全省的各市政府分管负责人、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等走进临邑6个一线基层民政机构,深入了解该县全面提升基层民政为民服务水平的情况。



临邑县社会救助中心

临邑县社会救助中心于2019年成立,是县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一类公益事业单位。该中心在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体系中,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功能,整合了15个部门的36项救助职能,监督管理全县救助业务的开展。

中心设立11个服务窗口,采取“综合服务窗口+业务部门窗口”模式,实现了社会救助事项“一窗受理、协同办理”。研发贯通县乡村三级的智慧民生大救助云平台,建立全县困难群众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建立社会救助指挥大厅和社会救助孵化基地,发挥监控督办、积分管理、网上互动等六大功能,实现了社会救助“一点受理、全网协同、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指导各乡镇(街道)民生民政办公室和102个中心村民生服务室工作,加强民生协理员队伍建设,建立积分绩效考核制度,县乡村三级工作体系全面运转,截止目前,办理社会救助业务1756件。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同志对临邑县下放审批权限、肯定式受理等系列改革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临邑县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县、乡、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县级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在乡镇规划五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启用3处,在建2处;在村(社区)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临邑县社会福利中心是集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培训、残疾人康复、社会组织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综合性服务机构,总投资9200万元,安置床位700余张,于2014年6月建成使用。引进青岛阳光佳苑养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形成了“政府管理、团队运营、职权明晰、优势互补”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成立了“临邑阳光佳苑医院”,实现“康、养、医、护”有机融合。2018年7月设立“临邑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为全县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对农村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高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实行低偿、无偿服务,破解了贫困老年人的养老难题。在遵照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实现了失能特困人员全部集中供养,截止目前入住老人403人,其中特困人员222人。县社会福利中心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


临邑镇朱家胡同村简介

临邑镇朱家胡同村是民政部黄树贤部长的蹲点调研村,也是山东省文明村庄,现有村民362户1299人,党员23人,耕地2270亩。2018年以来,在民政部及省市县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该村以打通为民服务“最初一公里”为主题,从基层党建、村民自治、为民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文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着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强了村级治理能力,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民生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和民生服务阵地。其中,民生服务室可以为周边8个行政村的群众提供29项民生事项代办服务,能够办理组织部、妇联、民政、卫健、住建、司法等6个部门的18项救助事项,实行“村级申报、镇级审批、县级监管”模式,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截止目前,该村已经办理民生事项18个,像这样的中心村,全县一共有102个,服务覆盖全县857个行政村。


临盘街道民生民政办公室

临盘街道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整合民政、残联、人社、卫健、扶贫、退役军人事务等职能,成立了民生民政办公室,设置了10个服务窗口,可以为群众提供95项社会服务。

探索建立全域覆盖、无缝对接的县、街道、工作站、村“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多媒体数据终端将10个工作站、113个行政村涉及民生的八项工作数据进行了收录,“八网合一”后为民生民政工作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依托县“智慧民生”大救助云平台,优化建立村级受理、镇级审批服务流程,对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农村危房改造等12项救助事项实行直接审批,通过扁平化管理,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窗办理、一站式服务”,让老百姓办事更简单、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