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今年秋冬季期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编制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相比此前,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将有哪些改变,记者就此采访到了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安全与辐射管理科科长王惠。
据王惠介绍,相比往年,此次生态环境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对重点行业制定减排措施提出了比较明确、详细的要求,对钢铁、化工、焦化、铸造等31个重点行业分别列举了适用范围、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绩效分级指标、核查方式等内容,明确了比较详细的减排措施。纵观往年,今年的减排措施更科学、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使其对各地制定重污染天气预案和减排措施更好、有效的发挥指导作用。
同时,今年最突出、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指导意见》第一次提出了“绩效分级管控”概念,即在31个重点行业中,对15个行业明确了绩效分级指标。对照《技术指南》中的绩效分级指标,将企业评定为ABC三个等级,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原则上,A级企业在重污染期间不作为减排的重点,并减少监督检查频次。
王惠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评定流程非常严格,不是企业某一个环节达到绩效分级指标就可以,需要从工艺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排放管控、监测监控水平、排放限值,到企业运输方式清洁化程度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指标要求,才能最终定级。能满足所有要求的企业并不多,而且评定需要各级层层把关,要求很严。评级时按照“短板原则”执行,企业需要满足这一级别指标中规定的各项要求,有一项达不到的,降级评定;如果一个企业跨行业或者跨工序时,以所含行业或工序中绩效评级较差的定级,并执行相应的应急减排措施。
完成定级后,我市的相关企业名单会面向社会公开,接收社会包括同行业的监督。但是,企业评挂上“金字招牌”的同时也带上了“紧箍咒”,以A级企业为例,虽然监督检査频次会相对减少,但并不是不会抽査,一旦发现有不符合相应级别要求且问题突出的,会直接降为C级并计入企业诚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