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教育之声”系列访谈】打造“合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记者:您好,徐校长!听说您在德州教体系统培训大会上做了足足十页笔记,可以分享一下,这次培训中您最重要的收获吗?

徐洪鑫:是的!每次教育培训都让我们受益良多,这些笔记我也会一一整理下来,在开学后把这些理念传达给学校老师们。这次培训中,我对几位老师提出的“德育教育”“家校共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等话题都十分有感触。过去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唯分数论”,现在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设各种兴趣社团,不断提高体育、美术、音乐课的教育质量,这也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德州十中致力于“合和教育”,合作、和谐,教师们取长克短,以发挥教育的最佳效能,和这次培训理念不谋而合。

记者:“合和教育”固本培元,是一个大课题,请您介绍一下德州十中是如何一步步将这一课题贯彻下去的。

徐洪鑫:在前几次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立德启智,合和共生”的办学理念,以“努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工作理念。首先,在教师培养上,我们要求建设“合和”团队,创新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随时来到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促进课堂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实施“青蓝工程”,促进教学相长。

在确保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基础上,打造“合和”课堂,引导大于灌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掌握学习方法,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不仅是讨论学习如何学,还要明白为何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低效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不断辅助以“合和”活动,立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开设了航模、合唱、舞蹈、美术、书法、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创客等特色社团。近年来,学校举办的“研读四大名著”“数学逻辑推理竞赛”“英语万词阅读”“一站到底”等知识竞赛等活动,吸引了同学们广泛参与,并且在参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记者:听徐校长的介绍就能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校园氛围,相信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带动下,学校也一定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教学成绩,请徐校长介绍一下。

徐洪鑫:德州十中走在了创建“教育名城”的最前列,“合和教育”理念在学校潜移默化地渗透下去。小到学生升旗、跑操等细节处,队伍有条不紊,做到“快、静、齐”,让人赏心悦目;再到科学管理水平广受社会好评,学校制定《德州十中行为习惯养成细则》和《班级精细化管理细则》,实施班级自治,设立值日班长,通过“日志、周评、月评”促进学生自我管理;项目管理,全校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有全校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先后取得山东省首批初中教学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初中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创新教育基地、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山东省素质教育试点学校,连续六年获得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优秀学校称号。德州十中有省级教学能手8人,市区级教学能手32人,省市级教学能手以及优秀教师的比例在全区是最高的。德州十中陆续承担了省级课题4项,市区级课题10余项。可以说,在“合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成为师生心中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记者:这确实是一串串激动人心的数字,学校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精细化管理,“合和教育”模式已初见成效,今后又什么样的规划呢?

徐洪鑫:在本次培训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如平讲到:追求“有人性、有温度、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理念,这也是我们今后追求的目标。今后,我们继续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胸怀博大、视野宽广、有大师风范的教师队伍,培育有梦想、有自信、有责任、会学习、会感恩、会创新的大气、大方的阳光学子,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设计培养目标实施培养计划。不断创新主题活动,既要为同学们创造了放松心情、释放自己的空间,也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展示靓丽的青春风采,谱写灿烂的人生篇章。全体德州十中人团结一致、勇于担当,承载起了打造优质教育、服务德城人民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