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法伴我行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

我国法律法规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先普法。普法先行,精准普法揭开“法的神秘面纱”。

古人有言,“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基层这句话就有了另外一番理解,群众通理讲情是好事,但是讲理讲情却忘法是基层执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执法过程中,不仅要告知群众执法行为的依据条款,更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释法说理活动,帮助其正确理解法律规定、自觉执行法律裁决。精准普法发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解答当事人具体疑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不仅最大程度的赢得群众对于执法工作中的认可,更能积极引导大众用正当的渠道表达的自己的诉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规范社会次序,保证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抓手。

首先执法要严,以文明执法打开群众心防。没有文明执法的严格执法,就会无视公民权利,就会演变成野蛮执法。如果在交通行政执法中,执法人员出言不逊,态度鲁莽,势必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从而激化矛盾,引发争端,影响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致使严格执法难以落实。反之,如果执法人员态度和蔼,耐心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可以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使当事人充分认识自己违法运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减少与当事人的冲突,使交通行政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减少当事人再次违法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同一违法行为的重复发生。最终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和保障合法权益的目的。这恰恰是文明执法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严格执法必须与文明执法有机的相结合,最终达到严格与文明相结合的高层次、高效率执法环境。

执法和普法作为不可或缺的两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执法必先普法,普法才能更好执法。多普法,让群众知法,巧普法,精准普法,让群众懂法;依法执法,才能让法发挥最大的作用,服务好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曾提出,法乃国之重器,基层法治建。

普法是普及法律常识的简称,普法的对象是国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识是居民必须要理解的法律。这种法通常是法律中最简便的一种。

普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权益保护法》、《国防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禁毒禁赌条例》以及与青少年教育及成长、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省、市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主要内容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增强全社会的宪法观念,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意识,深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要将宪法学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公民牢固树立法律至上、崇尚法治、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深入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教育,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 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发展高水平。着眼于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倡和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法治化,促进社会事业进步。着眼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事业的法治化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深入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深入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培养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形成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良好社会氛围。

虽然我们总在说法不容情,虽然它们像一种无形的锁链紧紧的束缚着我们。可它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人性的真善美。她告诉我们世界有一种东西叫公平,有一种东西在她面前我們一律平等,没有权贵差异没有贫贱之分。它让世界充满人性美,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从小就已经开始学习思想政治,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懂得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社会有关的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法律,要靠我们大家自觉遵守。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做起。我们青少年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却自我感觉已经是大人了,喜欢独来独往。而有时却又怀疑自己的能力,需要寻求他人帮忙,因此有些学生拉帮结派,重“感情”、讲"义气",崇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人更是无法无天,强行索取他人钱财,一句话说他不对就拳脚相加,严重的甚至触犯法律!这种行为非常严重,法律会亳不留情的惩罚你!我们要时刻知法守法,与法同行!

在守法律的同时,还懂法的学生。自然离不开学校,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学校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同学们能从中学会不少法律知识,知道什么是法律,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守法…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时刻遵守学校、社会制度。在家,如果我们犯了错,父母也会立刻指出来,教育我怎样才是对的。我们用法律约束自己,使自己避免犯错。这样,我们才做到与法同行。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普法也与我们的生活美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法律深入人心的时候,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完善,完成法治社会的建设。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名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要让全社会信仰法律,敬畏法律,提升执法效率,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新时代富裕我们新的使命,法律的普及是新时代建设的必备要素,我们要认真做好普法的工作进行。

法无处不在,但不要将它变成生活的负担,而要将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的人;因为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进而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言!

未来的社会,必然是法制的社会,而法制的社会只有尊重法律的人民才能创造出来,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重要的多”。所以,我们青少年应当把法“根植”在心中。成为一个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法在我心中”,我们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法律是治国之根本,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法律足够的完善,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治国基础,才能是民生。法律无处不在,但我们一定不要将法律变生活的负担,而要将法律作为生活的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得法律的人;因为只有懂得法律,才能成为一个守法,尊法,爱法的公民,只有我们自己守法,尊法,爱法,我们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利,进而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才能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言,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心中有一颗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真心,只要我们抱着弘扬法治精神的信念,相信我们能在个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上做得更好。愿我们扬起法制之剑,铸造和谐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