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市卫健委的消息,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第七期“德州好医生、德州好护士”评选结果出炉——德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雁翎,乐陵市妇幼保健院业务院长兼产科主任高洁,禹城市人民医院十一病区护士长孙桂芹,武城县人民医院内一科、肿瘤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张勇,临邑县中医院针灸二科主任王宇。精通医术,救死扶伤,是社会对于医务人员最直观的认知。此次“好医生、好护士”评选活动,给了一大批医术精湛的医生和护士们亮相的机会,他们用医术和担当,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生命争夺战,树起了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关于第七期“德州好医生、德州好护士”的更多感人故事,请继续关注本报报道,本报将对获选者的事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第八期“德州好医生、德州好护士”的评选也即将启动,敬请关注。
人物简介
1967年出生的高雁翎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儿科系。多年奋战在全市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前沿,现任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兼NICU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州市医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德州市新生儿危重症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常务委员。
个人荣誉:
2003年荣获德州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
2007年荣获德州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2012年被德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
2017年被评为德州市医学会优秀会员;
2018年被评为德州市优秀质控中心委员;
2019年被评为德州市卫生英才。
为全市儿童的健康,一直奋斗在路上
从医28年来,高雁翎始终保持一颗单纯、炙热的初心,凭着一股拼劲和韧劲,刻苦钻研,默默耕耘,多年奋战在全市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沿,用医者之大仁大爱谱写医患佳话,在获得患儿家属及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赢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高雁翎的重要从业理念之一。 2000年,高雁翎前往浙江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专业进修,系统、深入地学习了新生儿危重症的救治技术。她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又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呼吸机应用、新生儿液体疗法、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重症监护等新技术,攻克了一个个行业难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多项技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当年,她曾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龄28周、体重仅1.2kg的早产儿。当得知孩子成功考上了心仪的高中,孩子妈妈第一时间带他来到高雁翎面前谢恩。看着当初弱小的婴儿已经成长为身高180cm的小伙子,高雁翎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荣耀,场面令其他医护人员都为之动容。
自担任儿科副主任并全面负责NICU日常工作后,高雁翎千方百计大力提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努力把市人民医院NICU建设成为德州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承担了德州11县市区及周边区域的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及指导任务,指导县级救治中心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市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诊治规范化、同质化建设。
2018年,年过半百的高雁翎为了引进新技术,再次奔赴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学习半年,目标只有一个:练就过硬技术本领,一切为了孩子健康。
多年来,通过多方汲取新生儿治疗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结合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雁翎写下了具有重要临床实用意义的论文著作,在国家和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并作为科技成果得到肯定和积极推广,其中作为主研人承担新生儿专业科研课题7项,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同时,她还主编了《新生儿疾病基础与临床》等著作三部,内容新颖,注重实用,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为一体,为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提供了临床实用的工具书,也为我市临床医学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2016年,高雁翎发起成立了德州市医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为全市新生儿专业医生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聘请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授课,开展课题讲座30多次,并举办了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省级培训班——新生儿危重症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提高了全市新生儿医生处理危重症的能力。
据统计,经高雁翎的双手救治过上万名危重新生儿,NICU抢救成功的最小出生体重为670克,最小出生胎龄为25周,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达98.5%以上。一组组数字为她赢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却说,这些还只是开始,她将为全市儿童的健康一直奋斗在路上。
人物简介
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0月至1989年10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习,1989年10月至1998年4月在乐陵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先后担任医师,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习,1999年4月至1999年10月任乐陵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1999年10月至2015年11月任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15年11月任副院长兼产科主任。
个人荣誉:
她带领的产科团队先后荣获“德州市生育全程技能竞赛二等奖”、“德州市基层妇幼服务技能竞赛二等奖”成功创建“德州市产科临床重点专科”,为保障危重孕产妇安全,建立了“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OICU)”。她个人获山东省坚守临床30年优秀产科医生;德州市卫生局“提高水平,打造高地”活动先进个人;德州市妇联“三八红旗手”称号;德州市医学会“优秀会员”;乐陵市“十佳文明医务工作者”;乐陵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乐陵市“卫生系统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
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
在乐陵有一位有口皆碑的产科医生,她坚守在临床一线三十年,从名不见经传的新手医生成长为医院的专科带头人;她在生死一刻与死神博弈,用一句“母子平安”为生命护航结尾。她就是德州市乐陵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产科主任高洁。她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成就了无数产科一线的非凡故事。
产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医学分支,在医学殿堂里,没有第二个领域一举涉及两条生命。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给高洁带来了特殊的使命感。每当接到电话,她总是怀着紧张的情绪出门,而母子平安后,一切便会变得格外美好。高洁说,三十多年了,她就为了这一件事忙来忙去,经常接连几天吃住在医院,接连十几台手术不停歇。
2019年上半年,乐陵市黄夹镇的28岁产妇小孙因胎儿横位,嵌顿性难产入院。高洁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到医院,“立即行剖宫产手术!”随着高洁一声令下,医护人员迅速将产妇送去手术室,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高洁亲自上台,打开子宫切口后无法摸到胎头及胎肢,由于胎儿横位,取出胎儿变得十分困难,如果时间过长,很可能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高洁连续两次寻找胎肢失败,但几经努力,还是成功娩出胎儿下肢。在要娩出胎头时,高洁发现胎儿上肢上举,再次增加了胎头娩出的难度,时间就是生命,胎头必须尽快娩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高洁沉着冷静,慢慢旋转胎体协助娩出胎儿上肢,随后胎头娩出。母子平安,高洁和其他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在高洁从业三十多年,这样的夜晚,棘手的手术,她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了。高洁说,为孕产妇和新生儿保驾护航,这是产科医生的责任,更是一份追求。
高洁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她不断地到外地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开拓自己的视野,掌握最新的前沿动态。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高洁成为了产科“带头人”,她对科室工作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培养指导年轻医师。在她的带领下,乐陵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建设迅速落地,并成了当地孕产妇生产的首选医院,是服务当地群众的主阵地。
这些年来,高洁带领的产科团队先后荣获“德州市生育全程技能竞赛二等奖”、“德州市基层妇幼服务技能竞赛二等奖”,成功创建“德州市产科临床重点专科”,为保障危重孕产妇安全,建立了“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OICU)”。
高洁告诉记者,在一次次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她觉得婴儿的啼哭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她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这是一个产科医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好回报。
人物简介
1994年参加工作,2013年12月被医院任命为二病区副护士长,2014年7月调十一病区任护士长。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并多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和丰富理论知识,先后有5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护理杂志上。
从事护理工作25年,她从未发生过护理责任事故。工作中,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个人荣誉:
2006年-2009年连续4年被禹城市人民医院评为“优秀护士”;
2012年-2014年连续3年被禹城市人民医院评为“优秀质控员”;
2014年5月被禹城市人民医院评为“群众满意好护士”;
2017年6月被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为“2016年度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
护理工作无小事
自1994年参加工作,孙桂芹已在临床护理一线奋斗了25年。从心内科病房到产科病房,她始终秉承着“护理工作无小事”的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在“非典”和“甲流”期间冲锋在前,为无数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也为自己赢得了认可。
她用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精湛的操作技能为病人提供热心、周到的服务。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孙桂芹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静脉输液,由于心内科的疾病性质所在,好多患者都是反复住院,加上患者年龄较大,血管穿刺非常困难,这些老患者每次住院都点名让孙桂芹给他们进行输液操作,“一针见血还不疼”,这是病人对她技术真实的评价。
在诸多患者中,有一位刘大爷,由于房颤、心衰反复住院治疗,加上他曾经得过脑梗塞,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手萎缩伸不开,右手为了拿东西方便不让扎针,每次只让护士在左手进行输液。可是他的血管特别细,护士们都不敢给他输液,所以每次住院都是孙桂芹给他进行静脉穿刺。刘大爷曾半开玩笑地说:“孙护士已经成了我的私人护士了。”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孙桂芹于2013年12月被医院任命为二病区副护士长,2014年7月调十一病区任护士长。十一病区属于产科病房,科室性质和原来相差很大,为了顺应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她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并不断外出学习,学习产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和产科护理管理的知识。她带领大家在科内率先开展了母婴规范化护理技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也同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护理工作无小事”,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所在,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把护理质量关,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不允许发生任何小的失误,她带领的十一病区在她任职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护理差错事故。
在工作中,她时刻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抗击“非典”和“甲流”期间积极带头值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寿光自然灾害时积极捐款、捐物。她还经常进社区或在医院讲堂给病患者或孕产妇讲解有关的护理知识。
在平凡的岗位中,孙桂芹以崇高的医德,无私奉献的爱心践行着一个护士的神圣职责,为护理事业贡献者自己的力量。多年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群众满意好护士”、“优秀质控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
2001年参加工作,曾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去山东省省立医院进修神经内及消化专业,2014年7月赴解放军161医院进修放疗专业,2016年5月去德州市人民医院进修肿瘤化疗专业,现为第二届德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先后发表6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从事临床工作18年来,始终秉持“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杯”的信念,坚持病人第一,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树立良好的职业影响。
个人荣誉:
2017年度武城县十佳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2018年德州市百佳最美医生荣誉称号。
“铁人”医生,用24小时的坚守践行医者仁心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从医近二十年,美国医生特鲁多博士的这句名言时刻都激励和警醒着张勇。他告诉记者,接触的患者越多越让他明白,一名称职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同时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应具备人文的心。
在患者眼中,张勇不仅是医生更是随叫随到的贴心人。有一次,张勇在家刚睡下,却接到急诊室打来的电话,说来了一位急性脑出血病人,生命危在旦夕。病情就是命令,他顾不上冬夜里刺骨的寒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到医院后,他一边安慰家属,一边了解病情,并迅速制定出抢救治疗方案,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出院时,患者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感谢你张医生,要不是你,我们家的‘顶梁柱’就倒下了,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可他却只是笑着告诉对方,“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2003年非典横行的日子里,医院里收治了许多疑似“非典”患者。他在关键时刻没有畏惧,而是挺身而出主动到抗击非典的前线。他指导科室医师对发热病人进行排查诊断,做好发热隔离病人的心理治疗,出色的完成了发热病房的工作。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张勇从容镇定,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驱散了同事和病人心中的阴霾,成为了同事之间互相传递的精神力量。
在同事眼中,他是个不知疲倦的“铁人”。冬季是内科疾病高发季节,有一次,为了抢救一个肺心病的患者,张勇忙到晚上十一点多。凌晨同事打来电话称就诊的患者特别多,他怕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顾疲惫,第一个出现在了病房里。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每每提起他的名字,同事们眼里满是赞许。
在家人眼中,他是个时刻把工作放到每一位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临时加班,一个又一个的紧急任务,都让他错过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可他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即使彻夜不眠,也从未耽误一台手术,没有辜负任何一个病人。
近二十年的无私奉献,他时刻牢记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操守,以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无私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迈出了不平凡的路程。
人物简介
199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二十年间一直从事针灸推拿工作。曾先后多次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2016年在德州市率先开展“内热针治疗技术”和“侧隐窝注射技术”,治疗顽固的颈肩腰腿疼痛,收效显著。同时,他还学习并开展了督灸、浮针、平衡针、火针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其中“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内热针治疗技术”、“侧隐窝注射技术”和督灸疗法在德州市处于技术领先水平。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银质针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针灸学会疼痛与神经运动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小儿经络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个人荣誉:
2017年被临邑县卫生计生局评为“医联体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被临邑县卫生计生局评为“临邑县优秀医师”。
手握银针20年,诊治患者10余万
自199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后,王宇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已有二十年。二十年间,他已诊治颈椎病患者2.9万余人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万余人次,面瘫患者1.3万余人次,肩周炎患者2720余人次,中风后遗症患者2.2万人次,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宇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了减轻针灸进针时引起的疼痛,多年来他坚持苦练基本功,在纸垫上练习进针、锻炼指力,练习的时间长了,手指上持针的地方居然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为了体会患者的感受,王宇多次自己给自己扎针,为了体会老师们的精湛手法,他请很多针灸、针刀专家给自己扎过针。经过长时间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他的针灸技术日臻娴熟,并总结出无痛进针的方法,“精准定位、快速进针”,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很多患者都说“王大夫扎针一点儿都不疼,效果还特别好”。
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2008年前往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利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2013年前往千佛山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针刀技术,师从山东省著名针刀专家刘方铭主任;2019年初到北京汉章针刀总医院跟随朱秀峰院长、肖德睿教授等针刀名家学习针刀,熟练掌握了针刀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方法。
2016年王宇在德州市率先开展了“内热针治疗技术”和“侧隐窝注射技术”,治疗顽固的颈肩腰腿疼痛,收效显著。同时他还学习并开展了督灸、浮针、平衡针、火针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其中“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内热针治疗技术”、“侧隐窝注射技术”和督灸疗法在德州市处于技术领先水平。他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型专利一项和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
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他“待病人如亲人”,主动给行动不方便的患者予以及时的帮助,多次给经济困难的患者办理“先住院,后付费”手续,经常主动为患者垫交住院费,避免因为费用问题耽误患者就诊。王宇往往是“看好一个病人, 收获一群朋友”,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王宇被共青团德州市委评为“德州市十佳青年知识分子”;2014、2015连续两年被临邑县中医院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2017年被授予“医联体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临邑县优秀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