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英】“德州好医生、德州好护士”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赵士英

齐河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

个人荣誉

2016年在德州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技能竞赛中授予“岗位技术能手”的称号;

2017年荣获德州市“十佳女医生”的荣誉称号;

2017年荣获齐河县“金牌职工”的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2016年10月,中国医药科学发表论文《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母婴结局的作用分析》;

2017年4月,在当代医药论丛发表论文《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对比》;

2017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疾病诊疗与临床技术》担任副主编。


  

任职以来,赵士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妇产科临床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配合院领导搞好科室管理工作。她多次组织并带领科室人员,参加市、县举行的医疗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2016年9月,在德州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荣获个人三等奖,并被授予德州市”岗位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她带领全科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疗法,强化妇产科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提高了整个科室的急救水平。她严格掌握剖宫产术指征,逐年降低剖产率,2014年主持开展了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B-lynch 和CHO氏缝合,成功救治了多例患者,减少子宫切除率。她联合麻醉科在全县率先开展了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技术,2015年2月开展了无创伤的穴位镇痛、导乐陪伴分娩,真正意义上让分娩回归自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获得感,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县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多年来,共计完成妇产科手术2000余例,接生近2000例,处理急危重症疑难病例300余例,为全县的妇幼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与宝宝的心同频共振

那是一个清晨,她正在科室安排一天的日常工作,突然来了一个胎膜早破的孕妇,胎心很慢,她立即意识到这位孕妇的风险,马上把孕妇护送到产房,伸手一查,脐带已脱垂到阴道,这种情况很快就可能发生胎死宫内,她立即跪在病床上上推胎头,控制脐带,解除脐带受压,胎心恢复正常,启动应急预案,急症手术,母子平安。整个过程,她的手一直在孕妇阴道推着胎头,手术完成后她的腿无法站立,手完全失去直觉,同事把她扶起休息,她却说:“没问题,你们去看好产妇和孩子,只要她们母子平安我就是再累也值了。”

过硬的医疗技术是母婴安全的保障

有一次,大约凌晨3点,正在睡梦中的她接到电话,有一孕妇急诊入院,疤痕子宫,剧烈腹痛,胎心减慢,她立即反应: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无论那种情况都时刻威胁母婴安全,她不顾个人安危一边骑车赶往医院,一边电话安排抢救工作,从接到电话到胎儿娩出仅仅用20分钟时间,胎儿娩出中度窒息,手术台上即时心肺复苏,听到台下新生儿的一声啼哭,她笑了。产妇正如她所料子宫不全破裂、胎盘早剥、接下来可能就会出现大出血、子宫切除等等,她迅速用上强有力的宫缩剂,并运用了多种手术缝合技巧成功止血,为产妇保住了子宫,这时同事提醒她:“主任,孕妇是乙肝阳性!”她迅速回答:“快通知护士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

同事感动了,其实同事是在提醒她,注意自己的安全,而她心里所想的全是母婴的安全。

让分娩回归自然,做孕妈妈的守护神

她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县率先开展无痛分娩及陪伴分娩的技术,已成功实施3000余例。记得曾经有位住院的智力低下的初产妇,在刚刚进入产程后就因为不能忍受腹痛极不配合,像孩子似的在待产室又哭又闹,家属几次要求手术,当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钟,接到电话赵主任立即来到单位给这孕妇做了系统的检查,除了智力低下一切正常,完全可以自然分娩,向孕妇家属交代好情况后就坐下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她聊天、拉呱、安抚他,直到清晨6点左右孕妇终于同意实施无痛分娩了。在赵士英主任、家属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孕妈妈很顺利地分娩了一个男婴,母子平安,产妇和家属特别高兴,握住赵主任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谢谢”,这时家属才发现主任的两个手腕上有一排深深的血印,这显然是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用力过久给握出来的。家属感动的不知所措,赵主任却笑着说:“她一胎能顺利分娩,再生二胎就不会紧张,会更顺利,到时候我们再来陪着她。”并转过头对同事开玩笑说:“我们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和我这两排印记,能给她避免可能因两次手术带来的几十年的不适,太值了!”。

在医院,不管多累赵士英都能以最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用温暖的微笑去安抚患者的心灵。她的电话对所有的患者公开,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她的电话是热线电话,凡跟她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她的豪爽耿直与热情,十余年来的工作经历,让她结识了无数的“患者”朋友。用她自己的话调侃:我就是产妇的“120”,只要需要,随叫随到。为此,很多人不理解,说她傻,她的家人对她的健康更是无限担忧。对此她总是笑而不答,因为她有着自己的理解:踏上了这个工作岗位,就拥有了一份职业的责任。她常常说“我们不仅仅是她们的身体医生,更要做她们的精神医生,如果我们能成为她们的精神支柱,能让她们看病少走弯路,那我们就无愧于医生这份神圣的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