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0亩到3000亩;从一人养殖到周围16个村庄开展养殖;从人均每年收入不到15000元到人均人收入26000元左右;宁津县柴胡店镇王世英村走在了全县发展养殖业的前列,极大的促进了集体增收,农村致富。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王世英村党支部书记陈绪勇意识到光靠传统农业是不行的。于是他做出了“大动作”。为带动村民养泥鳅致富,陈绪勇在自家13亩地上做实验,投入26万元挖坑塘、买泥鳅苗,两个半月后泥鳅就卖出了个好价钱,每亩地纯收入达一万元。在自家地里实验好了,他才把技术向村民推广。为了让大家掌握好技术,他又自己出资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请专家来为村民讲泥鳅养殖技术。
“我现在最自豪的一件事,”王世英村村支书陈绪勇看着泥鳅养殖基地这样告诉记者,骄傲地说:“以前我是上外地学习别人的技术,现在外地的专家还有搞水产养殖的同行们都上我这儿来,学我的技术。”记者了解到,2017年陈绪勇带领村民改造300亩的旧砖厂试养泥鳅,2018年他们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场,2019年总收益超过300万元,带动周边16个村庄开展泥鳅养殖,目前,柴胡店镇王世英村泥鳅养殖项目修建生态养殖池40个,深水养殖池6个,育苗车间3个。而陈绪勇的泥鳅养殖基地也已经成为德州自主发展最大的养殖基地、全国泥鳅养殖技术标杆,整个宁津县也兴起了发展泥鳅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
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不少村民都在养殖泥鳅,但是这是单纯的养殖。“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泥鳅的深加工,如果深加工成功,就可以出口韩国,带动县域泥鳅产业的发展,增加养殖户的附加值,形成越来越完成的产业链。”陈绪勇说。
除了泥鳅养殖业,王世英村还有蔬菜大棚,“传统农业的种植已经更不上时代的发展,种植也需要科学化、精细化的种植。”陈绪勇表示。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王世英村接下来计划开发观光旅游项目,将可用资源发挥到极致,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渠道,也希望不断增加的各类产业能够让全村人都参与到乡村振兴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