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贫困严重精神病人可享免费住院门诊救治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10月10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在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方面有什么政策?不同年龄会出现哪些精神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10月8日,针对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本报邀请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进行解读。

六类贫困严重精神病人可享免费住院门诊救治

为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市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及市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德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6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和危险性评估三级以上的患者住院及门诊实现免费救治。

实施范围包括:免费救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德州市户籍;非本市户籍,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且持有本市居住证;免费救治的住院患者必须为当年医保参保人员。

补助标准包括:免费救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住院费用经医保报销、医疗救助后,仍需个人支付的规定范围内费用由市县财政给予兜底补助。门诊自费患者补助限额为300元/月。门诊特病患者补助为医疗保险报销后的自负部分。住院患者医疗保险报销后,按实际自负金额补助。

此外,所有纳入免费救治范围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必须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住院治疗患者一年内免费救治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市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任务和各级专业机构的质量控制及技术指导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精神疾病诊疗服务与社会防治相结合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重塑家庭观念

首席专家、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李秀华

擅长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心境障碍、心身疾病等病症的治疗。

李秀华说,学生来就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很多家长在咨询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变差了。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家庭观念过于强调竞争,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要重塑家庭观念,家长在对孩子报以高期望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孩子。如果家长一直给孩子加压,孩子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无法排解,逐渐演变成冲突,最终变成了不能够协调的亲子矛盾,孩子便会形成病理性人格。

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

精神卫生中心五科主任、主任医师 杜兴水

擅长各种慢性、难治性、复发性精神疾病的综合治疗,心理康复治疗等。

杜兴水说,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运动促进人体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产生更多“内啡肽”,这一物质最早用于止疼,但它其实也是“快乐激素”和“年轻激素”,它能让人感到轻松、欢快和满足,甚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他认为,只要满足“简单、方便、可持之以恒”三个条件的运动,比如快步走、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游泳等,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中青年人是心理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人群

躯体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泽鉴

擅长双相障碍、抑郁症、神经症、酒依赖、老年性精神障碍、抽动障碍、失眠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王泽鉴说,精神压力过大,或者已经出现心理问题,很多人下意识回避,走进诊室的人都是强者。中青年人是心理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人群,社会和家庭应对于此类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学会应对不良事件的方法,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抑郁症女性患病人数约是男性两倍

精神卫生七科主任、主任医师 盖万良

擅长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神经官能症、失眠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盖万良说,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但是由于患者本身的病耻感、不愿去医院就医等原因造成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并没有接受正规治疗,以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更年期及老年人群、产后女性等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其中,产妇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出正常人近6倍。抑郁症女性患病人数约是男性的两倍。

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偏见和歧视

精神卫生四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玉伟

擅长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癔症、应激障碍、神经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王玉伟说,公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见和歧视,是无形中加重患者疾病负担的因素之一。仍有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具有攻击性,且精神分裂症是“无法治愈的危险疾病”, 这导致患者遭受来自疾病和社会的双重压力。现在仍有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在基本生活、就业、就学方面面临各种困难,这固然与精神疾病本身所导致的身体和社会功能损害有关,但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

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亟需引起重视


精神卫生三科主任、主任医师 胡连荣

长期从事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失眠症、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

胡连荣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亟需引起重视。目前,老年群体抑郁的发生率约为20%。人们进入老年阶段后,生理和心理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遇到退休、生病、家里有矛盾等问题,对于老人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引起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更需要关爱

精神卫生六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兆生

擅长青少年期精神心理疾病、焦虑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失眠症等疾病的诊治。

李兆生说,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主动表达自己,其实外人是很难识别的。当发现身边的朋友、家人心情不好,且无法自我调节时,就应及时引导其去就医。一旦确诊为抑郁症,最重要的是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疗效应该是非常好的。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病,复发率高,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也很重要。

 在职人群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精神卫生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李智敏

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老年和儿童精神障碍、酒依赖及神经症等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智敏说,在职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要正视精神健康问题并从预防的角度关注可能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压力。在职人群应做好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适宜技术,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