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竞技体育稳步提升,校园体育氛围浓厚,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体育事业取得明显的进步。
赛事不断,群众体育红红火火
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013年的1.21平方米上升为2018年底的1.63平方米,75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有体育设施。截止到2017年11月底,全市11县市区和134个乡镇(街道)实现体育总会组织建设全覆盖,全部达到“四有标准”,即有总会牌子、有办公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全民健身活动经费。
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日益增多,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4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0个,行业体育总会4个。围棋、国象、武术等项目发展壮大。德州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国围棋城”称号、首批“中国围棋之乡”称号;在世界桥牌锦标赛中德州桥协代表队队员刘姝、周涛勇夺女双冠军;全市拥有1家全国围棋特色学校,3家全国国际象棋特色教育学校。
我市还积极打造品牌赛事,举行了“京津冀鲁”龙舟邀请赛、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等多项品牌赛事,全市市级体育社团组织举办全国围棋女子甲级队比赛、“跑游山东”半程马拉松比赛、齐鲁赛车英雄会极限力量摩托车越野场地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比赛,年均举办篮球、乒乓球、游泳、国象等市级赛事70余项次。
惊喜不断,竞技体育率有突破
自2015年以来,我市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突飞猛进,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德州籍运动员获得五金二银,在全省17市中,金牌总数名列第八,创造了我市参加全运会历史最佳战绩。
2018年,在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上,我市派出运动员参加了乒乓球、田径、羽毛球、游泳等17个大项的比赛。优秀运动员组获得金牌41.5枚,位列全省第十名,受到省政府表彰。青少年组获得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3枚,位列全省第十五名。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45.5枚,比上届多得金牌16枚,位列全省第十四名,比上届提高2个名次,圆满完成提升两个名次的目标,并荣获省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在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上,我市共有5名运动员参加赛艇、橄榄球、田径等三个项目的比赛。德州籍运动员郭淋淋在赛艇女子四人单桨无舵手比赛中与队友团结协作、奋勇拼搏,以7分05秒50的成绩夺得冠军,实现我市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创新不断,校园体育卓有成效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化全市中小学课外体育锻炼,我市开组开全体育课。同时,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全市标准化塑胶操场由2015年初的41块增加到目前1272块。
我市还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运动员成才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及符合本地特点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制,深化市队县办、市队校办、市队企业办的竞技体育发展途径,重点探索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工作思路。制定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标准和服务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更好打造我市15分钟健身圈。
效益不断,体育产业全省领先
体育产业方面,我市坚持把体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抢抓政策机遇,迈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从2015到2019年间,每年以近60亿元的产业增加值在增长,目前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为311亿元,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二位,制造业居全省第一。
截止目前,全市获批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1个(乐陵市),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个(宁津县、庆云县崔口镇)、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友谊射箭器材),2015年还被列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
其中,以乐陵市为中心打造全球竞赛体育器材供应基地,重点依托泰山集团、友谊射箭公司,提供全球顶级的体育赛事器材;以宁津县为中心打造全国商用健身器材产业基地,迈宝赫、宝德龙、大胡子三家公司生产的室内商用健身器材已占到全国销售总量70%的市场份额;以庆云县崔口镇为中心打造全省体育健身路径生产基地,目前该镇已扶持集聚了50多家体育器材制造厂家,发展势头强劲。
为扩大我市产业品牌影响力,每年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IWF健身展、FIBO健身展等国内国际知名展会。尤其是体博会,我市参展企业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52家,每年都是山东省最大参展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企业在体博会上的成交总额都在100亿元以上,通过参加展会,我市体育企业得到了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