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 记者 张康 通讯员 刘仁勇
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黄河故道椹果之乡,有这样一座育人摇篮,她用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化、独具的特色,成就了学子们多彩的梦想。她就是桃李峥嵘、教坛示范的夏津县双语学校。她是一所现代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开始推行智慧课堂,把培养“知识人”转变到培养“智慧人”;初中部引入足球教练,培养足球人才;高中部开辟直升高校绿色通道,为学生升学提供捷径。该校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夏津县双语学校是夏津县委、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夏津县政府2013年“十件惠民实事”之一。该校是由江苏省名校长、名师与夏津县委、县政府共同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位于夏津县开发区北环路南侧,规划建筑面积102537平方米,拥有高起点和高标准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餐厅、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等建筑。学校总投资2.2亿元,是一所可容纳100个教学班、5000名学生的寄宿制学校。
2013年8月,该校初中部投入使用;2014年8月,小学部投入使用;2015年,学校成功申办高中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据悉,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97人,其中小学部73人、初中部114人、高中部110人。学校现有教学班92个,其中小学部27个班,在校生1040人;初中部32个班,在校生1660人;高中部33个班,在校生1678人。学校面向全国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业务素质硬,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为夏津县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活力。
一直以来,学校遵循“科研兴校、特色立校、民主治校”的办学思路,实行名校长领军、专家导航、优秀教师执教,精心构建“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和谐校园、幸福校园”,全力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
清新优美的育人环境、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鲜明超前的办学理念,是夏津县双语学校永恒的主题。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从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智慧者”
在6年多的办学历程中,双语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学校小学部顺应课改时代发展,积极推行“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最大的优势之处就是数据的出现,对于老师来说,数据帮助他们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来说,数据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智慧课堂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推送资源课件,错题本中收纳了所有学科中的所有错题,并分别显示错题数量。
此外,小学部在坚持“教学质量优先”的前提下,开设书法班、绘画班、葫芦丝班、相声兴趣班、象棋兴趣班、古筝班、武术班、乒乓球班、篮球班、舞蹈班、足球特长班等20多个兴趣班。学校聘请专业老师教学,让孩子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掌握一门艺体特长。孩子们不用出校门,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初中部也在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活动,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舞足球、赛足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学校保证每周两课时上足球课或开展足球相关的活动,通过体育课、专题足球课等方式,加大了足球相关知识、技能的普及力度,使足球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
学校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力量。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3人、足球老师5人。2016年,学校与北京马拉多纳国际足球俱乐部合作办学,成立足球训练基地。俱乐部与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阿根廷资深足球教练瓦伦西亚到夏津双语中学执教,并选拔优秀学生、教师、教练员输送到阿根廷进行专业强化训练,将阿根廷优秀的足球资源持续性带到双语,把阿根廷最全面的青少年足球培训经验留下来,也把最好的足球精髓传播在双语。
开辟直升高校绿色通道
高中部根据生源文化课成绩薄弱的情况,积极拓展办学思路。首先,和国家留学基金委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开辟出国留学的升学之路。其次,以艺考培训为抓手,2016年以来,校方与江苏风扬传媒影视培训学校、山东省交通学院、山东天籁艺术学校、济南雅飞美术教育培训学校、济南柏品园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等机构强强联手,打造校内精品艺术培训班,为双语的莘莘学子开辟了一条艺术升学之路。
另外,联合北京马拉多纳国际足球俱乐部,开设足球特长班,为足球特长生谋求升学出路。学校与高校及艺考培训机构强强联手,为双语的莘莘学子开通了直升高校的绿色通道。
开展特色德育工作,也是双语学校高中部的一大亮点。德育教育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负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审美、心理、交往、活动、生活以及个性发展等多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务,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根基。
高中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每年举行“励志感恩,青春飞扬”森林公园60华里远足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亲近自然,感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教育、励志教育、目标教育和集体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环境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和顽强的毅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举办高二年级成人礼,让学生能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变化,学会担当、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生活;举办校园跳蚤市场,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经商意识;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夏津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让学生铭记历史,不忘耻辱,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自强不息,若大江奔涌;厚德载物,似白岩清悠。在今后的发展征程中,夏津双语学校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秉承“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崭新的姿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思想先行,稳步推进,实现跨越式特色发展之路,奋力迈向“德州著名,齐鲁驰名,全国闻名”的宏伟目标!
高中部老师陈龙:
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是夏津县双语学校老师陈龙一贯坚持的原则,他强调做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 三年来,陈龙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言行一致,用品行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位学生,用爱心托起了一颗颗明天的太阳。
还记得刚刚接手高一(2)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陈龙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在对孩子们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后,陈龙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将每位同学叫到办公室谈心。谈话中会明确表扬孩子们的优点,也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并对他们以后的方向做出了指导。
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杜厚哲同学,他在入学以后经常违反纪律。在陈龙和他交谈过程中,杜厚哲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声泪俱下地说:“老师,您是在我求学生涯中第一个将我的问题分析得如此透彻并能够给我如此鼓励的老师,您还是第一位让我低下头来哭泣的老师。”三年后,杜厚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班主任工作一直是凌乱琐碎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陈龙表示,高三这一年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平时所说的“勤”。勤看、勤说、勤做成了他高三的关键词。
早晨5点起床,带学生跑操,指导学生早读,带学生就餐,督促学生午休……晚上11点半学生宿舍安静下来后,陈龙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宿舍休息。来到双语学校的三年,他天天如此。
高三一年,他更是每天陪伴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辛苦,但想到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努力,任课老师的信任,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陈龙说。将心比心,学生们也越来越爱戴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私下里称呼他为“龙哥”。
今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陈龙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医生建议马上治疗。心系学生的陈龙放心不下孩子们,瞒着学生一直撑到高考结束,才回临沂老家医治。
如今,陈龙依然站在三尺讲台上,对教育的热忱丝毫没有退减,对孩子们的爱与日俱增。陈龙表示:“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奋进,争取做一位孩子们心目中更优秀的老师。” 记者 张康 通讯员 刘仁勇
初中部老师汪泽清:
教书育人品味幸福
“一生都在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从1991年到2018年,初中部老师汪泽清在教育之路上已经奋斗整整27个年头了。在这27年里,他始终爱岗敬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与赞扬,获得了县优秀教师、县“百佳教师”、县模范班主任、县论文一等奖、省教科研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汪泽清同千千万万个老师一样,是一位平凡的教育一线工作者,现担任初二年级部主任、初二数学组教研组长。汪泽清把教育当成毕生伟大的事业,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从早上的组织学生晨读,到上午的盯课间操,到中午的查午休,再到下午的夕诵,最后查晚休。汪泽清每天都是早晨6点以前到校,晚上10点以后回家,几乎每天都陪伴着学生,恪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据了解,工作中的汪泽清几乎很少请假,2017年下学期和2018年上学期,一年的时间里,汪泽清只有两天早晨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及时到校。“我是班主任还是年级主任,工作上就是要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汪泽清说。
汪泽清任八年级年级主任,严格管理、认真负责,把年级管理得井然有序,八年级的整体教学成绩位居全县前列。汪泽清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每个月的班级量化评比与教学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汪泽清是出了名的“严师”,不光是他所教的数学,对于其他学科他同样不放松。自习课上,他盯着孩子们完成其他学科任务,放假了也会在微信家长群里叮嘱家长们抓紧孩子的各科作业,每次开学后还会挨个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汪泽清快50岁了,但他有一种“不服输、不服老”的精神。他常说,人一生都在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他还会继续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争取在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励。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康 通讯员 刘仁勇
小学部90后教师王金秀:
学生心中的“知心妈妈”
王金秀是一位90后教师。2015年9月,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双语大家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有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老师,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刚来到学校的时候,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王金秀大胆向学校申请担任班主任。“新学校、新老师、新学生、新制度,我们必须全程盯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制度,保证学生不出现任何问题!”王金秀说。每天早晨6点到校,晚上9点半离校,王金秀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从教三年,王金秀坚持当天试卷当天阅、当天评讲,保证了教学的高效。很多时候,夜深人静的校园里,总能看到王金秀在办公室批阅试卷的身影。王金秀处处为学校的大局着想,三年来,她没有因为私事请过一次假,即使生病也是在中午或者晚上去打吊瓶。王金秀说:“这样不耽误孩子的课程。”年轻的老师有这样的思想和作为,不少同事都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王金秀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从不放松学习。她致力于研究高效课堂,努力寻求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智力发展水平,她每天坚持翻看心理学书籍。
在生活上,王金秀也非常关心学生。记者来到学校采访时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王金秀正拉着一位孩子的小手亲切地询问孩子有没有多喝水,有没有按时吃药。孩子不经意地喊了王金秀一声“妈妈”,令现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如果不是日常生活中王金秀对孩子们关爱有加,“妈妈”这一称呼怎么会在孩子们嘴里脱口而出呢。
为了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王金秀总是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一些文具作为奖励。虽喜爱孩子但王金秀决不纵容他们,学生犯了错,她也会板起脸,严厉批评。然后耐心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教给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因此,王金秀既严厉又亲切;学生既怕她,又格外亲近她。
采访中,王金秀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这也是她一直坚信的一句话,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爱打开每个孩子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老师与朋友。 记者 张康 通讯员 刘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