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是一扇门,打开了学生、老师、家长们的另一种生活。
小学一年级新生“学规矩”露愁容、高年级小学生精力过剩难静心、初一新生住校反复生小病、家长早晚围着孩子转难以适从、老师连续加班一周累到失眠……虽然开学只有短短几天,“开学综合征”在学生、老师、家长中屡见不鲜,如何尽快摆脱这些烦恼?心理咨询师韩明芳支招:规律起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与自我放松,是走出焦虑情绪的重要途径。
小学一年级:
一节课45分钟,20分钟维持纪律
刘欣娜是德州学院附属小学一年级老师,她表示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而言,最难的事是尽快“立规矩”。由于孩子来自不同幼儿园,之前并没有统一的学习习惯,而一年级又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开学至今,一年级的小朋友重点在学习坐姿、举手提问、同学相处等方面。
“开始时,每节课都有小朋友喊‘老师,我的橡皮掉了’‘老师,他挤我’,而老师每节课说得最多的就是‘安静’‘坐好’。”刘欣娜说,从开学至今的情况看来,一年级小朋友在“学规矩”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改正较快。
■心理咨询师
难适应学校的规矩,是每一届一年级小朋友都会经历的过程,只要老师们耐心教导,这些好习惯就会慢慢建立。提醒家长,学习“规矩”不仅在学校,还应在家庭,希望家长们在家中也要为孩子立规矩,如定时看电视、睡觉等。
小学六年级:
开学后精力过剩,学习热情高涨
“孩子们开学后的表现,和大人假期后上班的表现是不同的,高年级小学生在开学时,往往会表现得十分兴奋,像提前来到学校、下课后继续学习等等。”武城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老师冯伟表示,开学后孩子们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精力过剩”情况。
面对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的情况,老师们这段时间会以引导学生静心、强调纪律规矩,与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主,正确看待开学时的学习热情,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动力。
■心理咨询师
“精力过剩”是由于长时间未与同学们见面和对新学校产生的新鲜感导致。但“精力过剩”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可能在这段时间过后,造成一些厌学、瞌睡等情况。
老师与家长在这段期间,应保证学生规律作息、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同时设定小目标,引导学生将“新鲜感”转化为“学习动力”。
初中一年级:
初次住校,学生易生小病
9月5日一早,刘女士来到学校,将住校不到一周的女儿接回家中。她表示,由于学校离家较远,考虑初中学习紧张,为孩子办理了住校手续。原本以为孩子在家做事也算有条理,平时生活基本不用她照顾,自然也能独自住校,却没想到,刚住校几天,孩子嗓子哑了、闹肚子,还发低烧。
据刘女士女儿介绍,她班里还有几位学生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她将在学校的饮食、作息等情况跟妈妈说了一遍,与在家中并没有不同,可令人奇怪的是,同样的生活习惯来到学校后却总是生病。
■心理咨询师
初次住校,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会有一些紧张、焦虑的情况,这是造成他们总生小病的重要原因。建议家长、老师主动找学生谈心,消除不良情绪,多多关心、鼓励住校的孩子,给他们以安全感。
此外,如果孩子在开学一段时间后,仍然反反复复感冒,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以免症状加重。
家长:
每天围着孩子转 脾气暴躁难控制
“开学”也是许多家长的噩梦,从此要早起送孩子上学、提前接孩子放学,如果家长实在倒不开班,还要把孩子带到工作单位继续加班,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接送孩子,更是许多家长的噩梦,即便晚上下班回家,还要查看作业等情况。因此,开学后已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脾气变得暴躁不受控制。
■心理咨询师
开学后,家长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的暴躁情绪将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作为家长多思考对于开学恐惧、抗拒的真正原因,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家人说清楚,不要将所有压力自己扛,可以通过分工协作,降低孩子开学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影响。
此外,家长要主动与孩子一起讨论,回想上学期的收获,确立新学期的计划,与孩子聊聊学校里面的同学、老师,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尽快进入学校生活的状况,并从这些趣事中获得幸福感。
老师:连续加班一周,累到失眠
除学生、家长外,不少老师也存在“开学综合征”,尤其是新班级、新年级的老师们,在学生到校前,就已经开始做准备工作,不仅是教案,还有搬桌椅、书籍等工作。开学后又要快速与学生们熟悉起来,与家长们建立联系,如此忙活一周,不少老师感慨,自己几乎天天加班,打开手机10多个家长群,晚上累到失眠。
■心理咨询师
进入开学时间,老师们的工作繁忙琐碎,而且教师这份职业强度很高,需要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追求完美的教师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其实,开学时老师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是正常的,这时需要加强自我情绪管理,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不舒服的情况。如果在开学两周后依然处于对工作的焦虑状态,或者这样的焦虑状态已经影响到日常作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好寻求专业咨询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