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凯
1987年,沙王小学成立,这是一所底蕴丰富、特色鲜明的农村学校,现有学生1000名,教师50名。30余载的发展变迁,沙王小学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积极打造“竞和”文化品牌。
在“竞和”文化建设过程中,依据“生命—和谐”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课内外锻炼、新兴运动项目引进、全员运动会等工程的建设,打造体育特色。现在,学校的竹竿舞、瑜伽操、全员运动会等已成为该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不仅如此,近年来,沙王小学以“师道阅读”为特色的发展路径,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各项工作快速提升。
缘起:开启师道阅读模式,激发教师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呼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沙王小学在不断开发优化课程、打造体育特色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谈不上学校的发展。
2017年9月,学校创新开展了“师道阅读”模式,进行教师自主专业成长及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在学校里有一个老师们看书的暗香书吧,每周二至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为集中阅读时间,其他时间可随机阅读,老师们可以读书,也可以就自己的工作感悟相互交流。
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表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沙王小学校长张春霞兴奋地表示,学校实施“师道阅读”后,教师的变化显而易见。老教师的职业倦怠没有了,年轻教师在阅读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校的教育教学风貌有了新变化,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提高了对阅读的兴趣。
实施:一周精读一篇文章,一学期精读一部名著
教师个人成长愿景与规划、每周精读文章分享、“我读书我收获”月分享、学期末经典名著分享……打开沙王小学的《师道阅读使用手册》,里面对教师参与师道阅读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
“师道阅读”以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教育阅读为载体,以教师自愿参与为原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个人发展积分和教研组捆绑积分相结合为评价方式,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倡导和激励全体教师参与阅读、享受阅读。
“师道阅读”以“运行道”和“评价道”为主线,主要抓好三个“落地”及成果展示。即一周精读一篇文章;一个月购阅或借阅一本书;一学期精读一本经典名著;教师职业个性成果展示。
一周精读一篇文章,只有精读,书中的内容读懂、吃透,才能把所学的东西慢慢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个月购买或借阅一本书,是考虑到有的老师喜欢读书,一篇文章的量太少了,不能够满足,可有时,又苦恼于没有喜欢的书去读,就可以借阅或者是购买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泛读、浏览。
一学期精读一部经典名著。尤其是教师更要去读经典,读教育方面的经典。除此之外,老师们还可以就个人兴趣,读文学经典,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工作实际,确立个人发展规划与愿景,明确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形成共识。学校鼓励和帮助有成果和见地的教师讲公开课、交流个人成长案例、研究课题、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外出讲座等,把优秀的成果载入学校立言文化馆。
为更好更公平地鼓励“师道阅读”,采取每月一统计,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公布教师读书、购书、个性成果等具体情况,公布积分并存档,以上成绩主要用于职务聘任、评先树优、教师赏识等。
“阳光团队”评选活动、“朗读者”活动和“我为爱书代言”活动等,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更好地激发了老师们的读书兴趣。
成果:师生阅读促成长在全市树标杆
沙王小学潘琮琮老师带领的特色班级——“初升的太阳”应运而生,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带动亲子共读;贾春梅老师致力于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自觉;孙立红老师喜读教育经典,关注儿童成长和家庭教育……
从2017年到2018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阅读不仅使老师们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更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节节升高,老师们执教的公开课多人次在区和市级获奖,五人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两人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并已立项研究。
教师专业成长,继而使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华人作文大赛、艺术等方面均取得骄人成绩。梁思嘉、李欣悦和刘腾跃在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中获奖。2017年7月,该校孙瑞阳同学代表开发区参加“德州市国学小名士”大赛获季军。
在“师道阅读”引领下,教师们快速成长着,带动着整个学校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德州市规范化学校、德州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系统考核优胜单位、开发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女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特色课程展示优秀单位、开发区文明学校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2018年1月25日,沙王小学承办德州市教育阅读俱乐部筹备会第一次会议。此模式为全德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阅读,在德州市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树立了标杆,形成了一种可复制、可移植的教师读书模式。
推广:以星火燎原之势燃及全国
随着“师道阅读”实践研究的深入和理论自身的完善,其实践品质也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研究成果在开发区、陵城区、夏津县和庆云等20多所基础薄弱的中小学进行了实践推广检验,参加成果实践推广检验的学校教师发展的内驱得以激发,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师道阅读的模式在多所学校落地生根。不仅如此,10余个考察团慕名到校实地考察,十余人次应邀外出讲座,师道阅读已走进北京人民大学和山东省教科院,走向了全国的舞台。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2017年6月,我市出台了《德州教育阅读系列方案(试行)》,明确提出以新的评价方式推动读书,用校本课程的方式普及读书,用活动促进的方式展示读书,推动阅读成为教育新常态。
沙王小学的师道阅读,正助推学生阅读、家长阅读、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教师的这团“星星之火”,触发燎原之势,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让家庭也爱上阅读。师道阅读,一路成长,一路芬芳!
沙王小学刘红燕
质疑探究式教学 激发学习积极性
今年39岁的刘红燕,是沙王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从教二十多年来,她始终“立足于课堂,躬身于实践”,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把从书中学来的经验模式去融合、磨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其教导有方、为人师表的从业表现,曾先后两次荣获德州市“教学能手”称号。
在教学过程中,刘红燕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她指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式的学习和多种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她认为,如果学生自己找出学习的重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其学习的责任感。
所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她从来不会一手包办,而是让学生合作探究,搜集资料,让他们慢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点拨,并注重交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实施自我检查、评价和调控,从而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健康、主动、活泼地发展。如在教授《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初读课题后,她让学生自由质疑,有的学生就提出“雷达是什么?蝙蝠和雷达两者又有什么关系?”等疑问。但她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查资料,紧接着分组讨论,准备在全班交流汇报。课堂上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不仅牢固掌握了文中知识点,更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在刘红燕的课堂上,她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学习方法。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速读、可轻声读、可默读、可分角色读,也可同桌对读。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在写读后感受时字数不限,可为课文配一幅插图,也可续写、可缩写、可扩写。
除此之外,她还尝试着让学生给插图配话、写批注、表演课本剧、整本书阅读、情境随笔化作文等等。总之,她的课堂是多变的,因为她坚信:“超越自己就是成长,而成长来源于每一节课。”
沙王小学赵志风
精致读书单 让学生爱上阅读
自1998年大学毕业起,赵志风便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多年的授课经验让她深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语文命题的改变,更让她坚信国语的重要地位。
“不阅读的孩子,最终会被淘汰!”她认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可是对学生苦口婆心的劝导总是收效甚微,因为没有切实的推进阅读的方法,只凭问一问,便会多了许多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以至于每到阅读教学的复习,不仅老师劳累,学生也十分迷茫。
2018年3月12日新学期开始,为了督促孩子们读书,赵志风为孩子们精心制作了一张读书单。为了让孩子们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她把表格设计成了七天一张。这样一周一交,既不会很麻烦,又让学生养成一种保护纸张的好习惯。
为了让家长能起到监督作用,同时促进家庭阅读氛围,她还在表格上设计了家长签字一栏。同时也会把书写优秀学生的读书单发到班级群里以作表扬和示范。一个学期下来,家长们对待学生阅读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
一天未停的书单,从三月份坚持的30人,四月份坚持的40人,再到五月份坚持的45人。三个月坚持下来无遗漏的学生竟然达到了30人。即使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她们的读书单也从没有停下来。
“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只是为了想促进学生们完成考试书目的阅读,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至学期末,赵志风班上有40多人轻松完成了考试范围内的四本书,并在阅读其他书目,不爱阅读的学生也基本完成了三本书的阅读。为了给学生们更大的动力,她带领“百日读书小明星”到自己家里做客,或看书,或做游戏,或交流,这更加坚定了大家们读书的兴趣。如今每到周一学生们不仅无需督促,反而都追着赵志风要读书单。
她坦言,刚开始做时,其实没想到孩子们会坚持下来。当然期间也有孩子出现过倦怠期,但是都顺利地度过了。“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给了我坚持下来的决心。所谓的‘教学相长’或许便是如此吧。”赵志风说。
沙王小学潘琮琮
以爱助教 做称职的“校园妈妈”
“既然选择做一名教师,就要做一名好教师,一名有爱的教师。”潘琮琮说。自2012年起,她便在沙王小学担任语文教师。所谓“好教师”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尽相同,而在她心里,好的教师有“爱”才是基础。
从教六年间,潘琮琮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因教学风格自然、情感丰富颇受学生的欢迎。且凭借自身的努力及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快速成长为学校中的一名年轻骨干。尤其是在2016年9月份学校开展师道阅读以后,她的专业发展得到了全新的飞跃。
加入学校组织的师道阅读俱乐部后,她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内涵,在感到收获颇丰后,便利用课间带领学生们在教室中、操场上一同阅读绘本和中外名著,在减少学生们课间打闹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也改善了自由散漫的学习习惯。
2017年,在接手一年级学生后,她开始着手打造班级建设,创建特色班级。不仅制定了班徽、班旗和班服,还为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初升的太阳”。“他们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像清晨的太阳一样,将来会越升越高。”潘琮琮告诉记者,她就是想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果然,在她的带领下,短短一个学期,学生们的成长速度远超过其他班级的孩子,变得更加有集体意识,更加自律和阳光。
据她介绍,刚刚接手一年级的学生时,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就早上上学这件事来说,班里总有几个孩子十分抵触,拒绝走入班级甚至从不与他人说话。但潘琮琮从未气恼,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甚至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每天亲自站在校门口手拉手将他们领进教室,并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陪伴他们阅读和玩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终于敞开心扉,开始与潘琮琮分享心事,这时她才明白,原来孩子并不是天生性格孤僻,而是因幼年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老师,我好长时间都见不到妈妈,能叫你一声妈妈吗?”学生的这一请求,令潘琮琮瞬间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