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问题孩子”收获满满自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刘瑞松对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瑞松怀着一颗农人之心,培养着祖国的未来。他不仅收获了学生的喜欢,还让家长们放心,老师们敬佩。

2017年,刘瑞松任一年级一班班主任,班中有一名叫华浩的小同学,因在新生入学面试中表现异常,被定义为“特殊儿童”,在家长的再三恳求下,学校同意华浩入校学习。新生分班时,一般老师可能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孩子,但刘瑞松却毅然接受了这位“特殊儿童”。

在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刘瑞松就这样叮嘱其他孩子:“这是咱们班的华浩小朋友,他是我们班最老实的一名同学,胆子非常小、说话声音小,也许你会听不清楚,但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同学了,是朋友了,在一块玩耍学习的时候,不但不能欺侮他嘲笑他,相反,要多多帮助他。如果他冒犯了你,你不能直接反击,一定要先告诉老师,让老师为你处理,还你公道。”

正是有了老师的这一番话,一年来,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和他打过架,更没有一个学生欺侮过他,嘲笑过他。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微笑、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话语,渐渐地使华浩鼓起勇气,能够举起手回答问题。一开始,华浩声音很小、发音不清,同学和老师根本就无法听清。在刘瑞松和其他同学充满理解的目光和表情里,华浩同学逐渐收获了自信。

在第二学期后两个月里,课堂上,老师每每发问,他是屡屡举手,声音也愈加清晰;课间,已能够看到他与同学嬉戏追逐的身影,听到他欢快的嬉笑声。

学期末,当孩子的妈妈拿到华浩考的80分的语文试卷时,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谢谢刘老师!还能让孩子继续跟您上学吗?孩子跟着您,我就放心了……”

“童年,人之初;童心,心之初。孩子们的初心,弥足珍贵。作为老师,我们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初心,守护好他们的童年。”刘瑞松说。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