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日到,忽闻高层蟋蟀鸣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近日,许多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220000反映,自己家中多了许多蛐蛐,小区的绿化带和地下车库内,蛐蛐的叫声更是此起彼伏,即使是不惧怕此昆虫的市民,也常常在夜里辗转难眠。

不可思议

34层高楼竟出现蛐蛐身影

自8月中旬以来,市区多个小区的居民家中均遭遇了“不速之客”——蛐蛐。家住唐人中心某单元34层的市民安先生对此异常惊讶,“这么小的虫子是怎么上来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晚上在家偶然听到了蛐蛐的叫声,循着声音判定是出自厨房的位置,但因为觉得对人无害也就没有特意去抓捕,但几天后他在角落里清扫出了已经死掉的蛐蛐。

“每到晚上,蛐蛐就在客厅里乱飞,可我最怕这种昆虫,抓都不敢抓,在家还要躲着走。”家住玫瑰公馆的市民侯女士说。因家在四楼,每年都会有些身体较小的飞虫钻进来,可家中三四只蛐蛐乱飞还是头一次遇到。据她猜测,自己家客厅的窗外便是一大片绿化带,蛐蛐泛滥或许与此有关。但在家躲着它们走还不够,有时蛐蛐还会爬进拖鞋里,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叫得最欢,十分影响居民睡眠。

有据可查

湿热天气有利于蛐蛐繁殖

那么,今年的蛐蛐到底为何这么多呢?记者咨询了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讲师孙颖慧。

孙颖慧介绍,蛐蛐学名蟋蟀,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因在夜晚鸣叫,又被称为夜鸣虫。蛐蛐是杂食动物,生存能力较强,在我市普遍存在。夏秋季节,它们喜欢躲在墙角处、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不停发出鸣叫。蛐蛐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会对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今秋蛐蛐增多,湿热的天气应该是主要原因。”孙颖慧说,今年入夏以来气温高、雨水多,加上前段时间的闷热天气,都有利于蛐蛐虫卵的生长,虫卵的成活率提高,蛐蛐自然就变多了。

至于蛐蛐是如何上高楼的,孙颖慧说,蛐蛐弹跳力强、长成后会飞、搭“顺风车”等都是有可能的。但蛐蛐是以卵的形式过冬的,第二年惊蛰前后,卵开始孵化成幼虫,6月就能长成成虫,8月开始鸣叫。会叫的蛐蛐都是雄性的,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雌性蛐蛐。而且居民家中没有蛐蛐的食物,它们大多熬不过一周便会死亡,所以市民不用担心它们会在家中“落户”。

防治有方

可利用“趋光性”进行诱捕

“关好纱窗,打扫室内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是阻止蛐蛐进家门的基本措施。”孙颖慧说,假如蛐蛐跑到沙发或床底下不出来,市民可以关闭房间的灯,用手电筒照向墙与地面的夹角处,蛐蛐很快就会钻出来。另外,现在是蛐蛐的繁殖期,到了10月天气转凉,蛐蛐也就不会再扰民了。

此外,为了防止蛐蛐进入室内,建议市民将空调管道口等平时容易忽略的洞口堵上。很多动物都以蛐蛐为食,如猫、鱼等,如果您家里养有这些动物,也可以让蛐蛐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