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没几天,家长群成“隐形包袱”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锦瑶 通讯员 张明超

我市中小学开学已十余天,为方便给新生家长们发通知、布置作业,老师们都会建立一个班级微信群,将家长直接拉进群里。然而,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方式,却成为老师们的“隐形包袱”,让他们既爱又恨。“发一个通知能收到几十个‘收到’‘好的’,发张学生在教室里的照片,就有十多个家长问为什么没有他的孩子……”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向记者吐槽。

老 师 发一个通知竟收到数十个“收到”

“@所有家长:今天由学生带回致家长的一封信,需要家长签字,明天带回。收到即可不用回复。”9月11日,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陈老师在自己所管理的班级群里发了一条信息,随后便是扑天盖地的“收到”“明白”,“几乎每发一条通知,都会收到几十条回复。”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班里有50名学生,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内,群成员达到132人,“尽管每次提醒家长不用回复,但还是有很多家长回复。”家长们的热情回复让他很困扰,“有时候自己发了通知,很多家长因为被刷屏而看不到,影响第二天工作的进展。”

“老师有时候发完通知就会给学生们批作业,或者是去上课,而各种‘收到’‘明白’刷屏后,导致有的家长没有及时看到信息,家长们还会抱怨,这让老师们很为难。”陈老师说,“有时通知需要家长们回复的,我会在消息后面标注收到请回复,很多无用的信息纷至沓来,我不得不一边看着他们的聊天内容,一边等回复。”他说,很多家长晚上11点多还在群里发信息,但并不是跟学习相关的内容。

“微信群的建立让我和家长们交流更方便,但还是存在家长大量刷屏等弊端。”湖滨北路一年级老师单沙沙表示,“好处是部分家长看到别的家长在群里很配合,会受到感染,积极参与到集体中来。再就是如果老师发送信息后,没有家长回应,对于老师来说,不能了解到信息通知是否到位。”

家 长 不及时回复老师,怕被认为不重视

刘女士的女儿上二年级,自从女儿上学后,她多了六七个微信群——学习小组群、家长交流群、通知群、活动群、兴趣小组群……“每天手机不停地响,如果家长们在里面讨论,我基本不说话,但老师发啥,我都会跟着回复,如果不说话就怕老师认为家长不重视。”每天数百条的信息,让刘女士苦不堪言,“又不敢屏蔽,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但每天这么狂轰乱炸,也搅得我们十分烦恼。”

“不管老师从群里发什么,家长们都会接二连三地发‘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之类的话。”家长王女士说,感觉这些家长都是“戏精”,“老师一发孩子在班级里的照片,有些家长就开始说‘感谢老师的辛勤栽培’‘老师真细心’‘孩子的变化与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等等。甚至还有些家长发一些带孩子四处旅游时的照片,说孩子在景点想起老师讲的一首诗。”王女士报怨,家长微信群本是与老师沟通学习的,却成了有些家长的“戏台”了。

而家长杨先生对家长群也是爱恨交加,“有时候老师在群里发测验前十名学生的照片,群里面的家长就会跟着祝贺,如果不祝贺就会显得很没有礼貌,可是祝贺吧,又没有自己的孩子。”杨先生说,一边从群里发着祝贺,一边盘算着回家“审审”自家孩子为什么没考好。

建 议 学会换位思考,掌握沟通的“度”

那么,对待家长微信群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呢?如何掌握好与老师沟通的“度”呢?

“微信群还是一个非常便利的聊天工具。在微信还没有推广的时候,我会用飞信、QQ群等平台给学生家长发通知。”对此,德州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静讲出了自己的经验之谈:“我发通知不需要家长回复的,我会着重强调,此消息不需回复,有疑问的可以私聊。如果需要回复的,我也会标注,收到请回复。”她说,“家长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当自己在特别忙的时候,肯定不希望手机一直响,既影响工作也会打扰到身边的人。”

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二年级王晶老师则选择建立两个家长群,“一个群用来发各种通知,另一个群则为家长交流群,比如说孩子的作业不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时,家长们会在交流群里讨论,我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课上掌握知识的情况。”她在管理班级群时,尤其注意两点:“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可单独与家长沟通,普遍问题可以在班群中与家长交流;做班级群中的引导者,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在班级群里的内容,要婉言提醒。”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