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抬头寺村:以寺为脉,延续千年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说说俺们的村史
开栏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为深入挖掘和展现德州村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日起德州晚报开设“说说俺们的村史”专栏,以村民口述、记者记录等形式,深入挖掘村风村俗、村规村约、好人好事,敬请关注。

抬头寺村委会院内石碑,碑文《古刹抬头寺重修记》写于明嘉靖五年.jpg

抬头寺村委会院内石碑,碑文《古刹抬头寺重修记》

抬头寺村位于德州城区东南部,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该村因寺得名,历史变迁中,抬头寺虽早已杳无踪迹,但以寺命名的村庄,却以寺庙为发展脉络,将千年文化延续至今。

12月6日,记者来到天衢新区抬头寺村,通过采访村民,查阅《抬头寺村志》《长河志稽考》等资料,一探千年古村的传奇故事和悠久文化历史。



抬头寺村因寺得名

讲抬头寺村的历史,需先讲抬头寺。据村民介绍,历史上的抬头寺香火旺盛,方圆几百里的信民络绎不绝,周围村庄修店铺、建旅馆、开饭店,为来客提供方便,大家自称“抬头寺人”。久而久之,此地两处形成于宋元时期的古村落——“解家牌”和“董家屯”合二为一,改名抬头寺村,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年代久远,抬头寺具体建于何时?由何人修建?为何而建?已无确切史料记载。但在古刹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中,可以寻找出些许踪迹。

据文献记载,寺庙始建于隋唐以前。《长河志稽考》记载“抬头寺在(古)黄河岸上”,也就是今天该村西的减河东岸。关于“寺名”,历史典故颇多。相传,有位僧人云游至此,俯视粼粼黄河水面,四周树木郁郁葱葱,决心在此建寺定居。于是,他四处化缘,一路游化到云南等地,聚银万两,建成寺院,定名“云游寺”。

抬头寺原址龟背碑座

为何后改名“抬头寺”?抬头寺村委会院内立有一块石碑,碑文《古刹抬头寺重修记》写于明嘉靖五年,其记载“殿堂高耸,寺僧昂头出入而无低下畏缩之事,故称抬头寺也。”但碑文作者也在其中表示,这种说法是自己的猜测,承认“予未知其因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称曾有一位即将来此上任的父母官,骑马挂印行至此处,听闻高处传来钟声,抬头望去,见寺庙庄严肃穆,于是改名为“抬头寺”,体现敬仰之意。

《古刹抬头寺重修记》碑文

村民拓印碑文



抬头寺是明清德州三大名刹之一

抬头寺是德州历史上的名寺,尤其是1482年进行整修,此后400多年,寺庙进入鼎盛时期。明清时期,抬头寺与慈氏寺、永庆寺,被称为明清时期德州的三大名刹。

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洪雷向记者介绍,曾经村里有老人向他描述过抬头寺的旧貌。寺庙坐北朝南,占地约20亩,平日寺庙紧闭山门,很显神秘,和老百姓联系最多的是寺院内传来的钟声、鼓声,朝来撞钟,晚来击鼓,不绝于耳,远近村民均可听到。

每到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寺庙开门纳客,百姓能进寺拜佛,此时便能看到寺庙内布局,寺内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两侧对称地分布着钟楼、鼓楼、配殿、僧舍等建筑,气势雄伟,肃穆庄严。寺内僧人相对而坐,焚香诵经,善男信女闻声顶礼拜膜,祈求降福。

据村中老人介绍,寺庙名声大还有两大因素,一是寺庙内藏经多,共有八大箱佛经,后被其他寺庙借去四箱,剩余四箱于民国后陆续消失。另一方面,据史籍记载,多位名人曾在寺庙中短暂生活,清初王渔阳曾在此读经,董子也曾在此读经修行。

史料记载,抬头寺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修整。开始毁于太平天国时期,抗战时期遭到严重破坏,并被掠走部分珍贵文物,1958年以后,抬头寺正式谢幕。

古刹是抬头寺村发展的根系,为帮助村民们留住历史记忆,十年前,该村邀请德州画家李福源根据县志记载和多位老人口述,绘制抬头寺原貌,画作《云游揽胜图》,年轻的村民们第一次看到老人口述中的古刹。

《云游揽胜图》



寺庙兴盛带来文化繁荣

寺庙兴盛带来了文化繁荣,古刹虽已谢幕,千年文化根脉延续下来。其中,抬头寺村各种形式的民乐、民歌流传最广,远近闻名。

村中逢年过节,大鼓、小鼓、传统架子鼓轮番上场,庆祝节日;村内管弦乐器爱好者还会利用休闲时间,切磋京胡、二胡、板胡、月琴,或与外村京剧爱好者一起演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抬头寺村一带民间歌曲种类繁多,既有优美抒情的民间小调,也有节奏强烈的劳动号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乡村生活。《打岔》气质粗犷、豪放,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勇敢、坚韧;《会亲家》感情淳厚质朴,语言生动活泼;《一心要抗战》旧曲填新词,表达了群众抗战必胜信念。

还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庙会歌曲”,一人唱众人和的形式,其旋律不但生活气息浓郁,而且优美健康,主题鲜明,如《扑蝴蝶》词“这紧紧扑,那慢慢挪,蝴蝶飞到花园东,花园东路不通,耍一个张生戏莺莺……”

此外,为给往来香客提供便捷,抬头寺村也很早发展起集市贸易,街巷两旁茶棚酒肆,店铺栉比,幌子醒目,招牌高挑,商贩们的叫卖逐渐成了民间市声音乐。为了宣传货真价实,商贩们甚至能即兴编唱,配以高声唱喊,引人注目。在《抬头寺村志》中就记录了这样一段《卖花线》:“我的花线是好线,套上老牛拉不断,前面进了德州城,后面丝线还未断……”抬头寺的集市也延续至今,如今,村民们依然有每逢五排十赶大集的习惯。



千年古村探索文旅发展途径

抬头寺村自古就是一方沃土,历史上谷、麦、豆均是高产作物,较早实现农业种植精细化发展。如今,抬头寺村利用好这方土地,大力发展粮食育种经济,全国最优质的大白菜就出自这里,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白菜、油菜、快菜种子在这里培育。依托育种强项,该村通过“村企联建”,提供300亩农田与种业合作做“吨半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基地。

此外,抬头寺村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村西是减河湿地风景区和国际马拉松跑道,减河对岸是动植物园,村东是京福高速公路,是通往北上广的重要交通枢纽,村北是德州南外环,通往河北石家庄。

借由四通八达的交通,抬头寺村的西瓜、苹果、梨、桃等水果,肉饼、八大碗、大鹅等美食,成为小有名气的地方特产。

在粮食育种和特产小吃的带动下,近些年,抬头寺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有村民提出建设村史馆,让后人知晓抬头寺的故事与辉煌。

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是千年古村不能割裂的文化脉络,更是村落珍贵的资源和未来发展的底气。对于村民们的建议,赵洪雷表示,接下来,该村将充分利用千年文化和减河湿地风景区,结合国际马拉松跑道,在文旅和村史馆上谋求发展机会,让千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如果您也想为家乡留住乡愁,

记录演变发展,

欢迎向栏目投稿

邮箱:

911463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