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时隔近一年,56岁台胞携妻带子再返家乡祭祖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7月4日上午,在夏津县南城镇代楼村,82岁的杨献法和几名村民站立在村口的石碑处,眺望着远方。他们的眼中充满期待,等待着台胞杨献中一家人的到来。

“昨天杨献中来电话说要带着妻子和小儿子回家来,虽说去年来过一次了,可还是担心他记不住路,所以我们一大早就来村口守着了。”在与杨献法交流的过程中,他打量着每一辆从远方驶来的汽车,不时还会打趣地向一旁的村民说“我猜是这辆”。

夏季雨后的天气闷热难耐似“蒸笼”一般,但在一旁等待的村民看来,今天却是一个好日子。“来了,来了!”伴随着几位村民的呼喊,杨献中和妻子从车内走出,恭敬的向村中各位长者问好,并向大家介绍起他21岁的小儿子杨瑞多。

和去年一样,杨献中依旧是雨后踏在了故乡的土地上,他感受着空气中淡淡的泥土清香,而这就是家乡的味道。握手、相拥、攀谈……再次与家乡父老相见的杨献中不再像第一次见面时那样生疏,问候过后便和大家拉起家常。

一番寒暄后,杨献中携妻带子在村民的陪同下穿过田间小径来到了去年祭祖的地点。“去年是9月份来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也没能往里走去看一眼墓碑,今年玉米才刚开始长,咱一块进去看看。”杨献法说罢,便带领着杨献中一家走进了田间地头。

在这里,杨献中看到了他爷爷杨金财和奶奶的墓。“我的亲爷爷叫杨金贵,听我父亲说,他很早就离开家乡去了东北,再也没回来。”祭祖结束后,刚起身的杨献中就和村民讲起了父亲曾告诉他有关爷爷的事情。

对于第一次来到夏津老家的杨瑞多来说,家乡的事物虽然陌生,但乡亲们言行举止间流露的亲切感,让他可以肯定这就是家人。

在村口石碑处,杨献中停住了脚步,他指着碑上的“代楼”二字,告诉儿子杨瑞多,这里就是家。与此同时,杨献法将去年刚刚修改的《杨氏族谱》拿到大家面前,随着书页的翻动,杨献中和家人的名字映入眼帘,内心的喜悦再次涌上心头。

“去年来到老家后,我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们再来老家祭祖,我要告诉我的子孙们,我们的祖先在山东德州夏津县,不能忘记我们杨家的‘根’在哪里。”在杨献中看来,作为一名中国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忘本,而这也是他携妻带子再次踏上寻亲祭祖旅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