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文昌阁:五百年的守望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作者:宫玉河


1956年,地处鲁西北的恩县被裁撤,大部分划归平原县。将近70年后,沧海桑田,时移世易,一切都不再是旧时模样。然而,却有一座地标古建筑,仍巍然矗立原地,为曾经的老恩县“站台”,同时护佑着这方水土的“文脉”传承和薪火炽旺。这就是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文昌阁,平原县境内现存的两座古建筑之一,山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当代和未来在此对接



文昌阁,位于恩城镇中心小学校园。古朴的文昌阁和现代化的教学楼,在这里和谐共处,完成了历史、当代和未来的对接。每天,在“文昌君”的默默注视下,莘莘学子读书学习,汲取知识,锻炼身体,以便将来报效国家。

文昌阁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总高约12米,下方、上圆、尖顶,取天圆地方之意。古朴典雅,结构精巧,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亭阁建筑风格。据称,其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在山东省同时代同类建筑中是一孤本。

文昌阁由两大部分组成——下半部的双层高台和高台之上的双层楼阁。

双层高台,青砖垒砌。一层15米见方,二层12米见方,一大一小,形似“套娃”。两层均高2米。周围,是青砖十字花栏。

高台之上,是双层木质楼阁,下方上圆。

下层正方形,四周有7根红漆圆柱支撑。圆柱间,青砖墙严丝合缝。镶嵌于四周的玻璃窗,可采光纳阳。上层,12根红漆圆柱和玻璃窗,构成六角形阁楼。绿色琉璃瓦圆顶,像是一顶伞盖,闪着绿幽幽的光彩。阁顶端,白色葫芦状“朝天锥”,将整个文昌阁点缀成一个庞大的金字形。而上下层之间,是翘檐飞角。雕饰在四角的龙头,栩栩如生,如蛟龙出海,蓄势待发。

文昌阁西北角,有一红漆角门。门上,是翘角护顶。任继愈先生题写的“文昌阁”三字悬挂门楣。这个角门,增建于1977年,是当时的平原县第二中学,在阁内建革命烈士纪念室时修上的。

开门入内,循“马道式”坡梯,可踏步而上,到达高台平台,既可环望四周,又可谒拜“文昌君”。








544岁的“文脉”图腾



“天下学子尽属文昌,善恶有报皆是阴骘”。文昌阁,是古代倡导文化的象征地,是祭祀“文昌君”的专用场所。“文昌君”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传说是天界主管文运科名的星宿。为考取“科名”,步入“仕途”,用拜谒“文昌君”的方式祈求保佑,寄托自己的意愿。祭祀“文昌君”的习俗,兴于明,盛于清,到了民国,这种习俗渐消。

地方志记载:文昌阁,明成化十六年(1480)知县堵升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县孙秉彝、六十年(1721)知县陈学海曾两次修葺。至今已有544年历史。

历史上的文昌阁,是古时恩县“学宫”的一部分,建在县城的文庙旁,周围是由崇圣祠、大成殿、明伦堂、钟楼、魁星楼等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约50亩,雄伟壮观。参天松柏,遮天蔽日。护城河在文昌阁东侧穿过,寂静的水面,时常呈现美轮美奂的“文昌倒影”。然而,这些壮丽的景观,在历史变迁中大都荡然无存,惟有文昌阁巍然屹立。而在它的历次修葺中,吸收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使它的造型艺术日臻完美。

随着现代学校教育模式的诞生和普及,以文昌阁为“文脉”图腾的恩县文庙成为办学热土。

早在民国时期,这里曾是恩县师范讲习所、恩县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恩县师范)的校舍。1953年春,恩县师范将文昌阁用作图书馆,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楼阁底层由圆形改为方形,楼阁的木棂窗改为玻璃窗,阁南冲门而上的楼梯迁到阁西,由“阶梯式”改为“马道式”坡道,青砖高台砌起了十字花围栏,于是,文昌阁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样子。1954年7月,恩县师范停办,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平原二中)迁入,校址一直在文昌阁这处院落。1997年,平原县将平原二中从恩城镇迁到县城,1999年,恩城镇中学迁入。2005年8月,平原县初中生全部进城就读,恩城镇中学撤销,此处遂成为恩城镇中心小学育人之所。








​高标准修缮让它完美如初



悠悠岁月,几多风雨。文昌阁周围一直氤氲着浓浓的“文气”,历代师生们也对文昌阁、“文昌君”怀有浓浓的敬重。

曾任恩城镇中学校长的袁建国回忆,在2000年开学典礼上,他郑重倡议全体起立,面向巍巍文昌阁庄严宣誓:奋力争先,为家乡争光,为祖国添彩!6年后,恩城镇中学教学质量由全县下游一跃而成为全县第一。他开玩笑地对朋友们说:“是文昌君保佑了我们。”

文昌阁在岁月轮回中越发苍老。看着破败的房檐在风雨吹打中衰落,袁建国心急如焚。他到县文化局反映情况,又联系政协委员助推文昌阁维修。

刘勇,时任县政协常委、恩城商会会长。听闻袁建国的陈说,他立即联络18名政协委员,联名上书提交《文昌阁急需维修》的提案,被县政协列为一号提案,转交县政府。县政府特批专款25万元。刘勇又带头捐资并多方筹集15万元。

为确保文昌阁的高标准修缮,刘勇专门到曲阜考察并请来有资质的古建维修队,于2005年5月13日对文昌阁动工维修,6个月修葺完毕,这座5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完美如初,重放异彩。

著名哲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闻家乡有此盛举,欣然命笔题写匾额。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巍巍文昌,一盏心灯,时时带给学子们前行和努力的希望。人们敬她如“神”,愿她永远“不朽”。


征稿启事

在黄河、京杭大运河的滋养下,有着“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为弘扬德州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集文史类稿件和文史线索。内容可涉及德州历史上的大家族、重大事件、地名传说、与德州有关的名人轶事等,也可从您收藏的一个小物件谈起,讲述历史的大变迁。稿件字数15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文史”字样;若仅有线索,可视情况由记者采访。

投稿邮箱:

xiaosong@idzwb.com

联系电话:1865346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