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宝莲华学校成立二十年特别报道④|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走在晨曦初照的校园里,一股温润而深远的力量正悄然生长,它源自千年古训《弟子规》的智慧之光,融汇于现代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共同构筑起宁津县宝莲华双语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宝莲华学校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与灵魂的滋养。因此,他们将《弟子规》教育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致力于打造一个既具时代特色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

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对传统美德的敬仰,每一面墙壁都诉说着德育为先的故事,而《弟子规》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不仅引领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更在他们心里播种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种子。

千年古训照亮人生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走在宝莲华学校校园里,传出一群小朋友稚嫩的声音。建校伊始,学校便把《弟子规》作为一门必修课,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通过诵读、讲解、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经典智慧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明灯。

2006年3月5日,学校正式把《弟子规》作为道德教育校本课程,要求全体师生学习并落实。要求每个学期,各班制定新学期《弟子规》学习计划,涉及课程安排、活动筹划、朗诵标准等多个方面。作为教师,每月需要写两篇学习笔记,并为学生设立“积德孝行卡”,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

“每次儿子写完作业都会主动做一些家务,而且他说这不是帮我做的,这是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本身就该做的。”学生高晨坤的妈妈在《校志》中讲述,虽然孩子才14岁,但他会像一个稳重的大男孩一样,跟父母分享学校的趣事和自己的看法,作为家长,她感到很欣慰。

师生共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是宝莲华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教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助人为乐、刻苦学习,也使广大老师在个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拓宽胸怀、和谐处事、关爱学生,并按教育规律施教,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为了让弟子规系列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际性效果,学校还建立了以弟子规文化督查小组为基础,各班主任牵头,分管副校长负责,校长总负责的监督运行机制,做到每周一汇报总结,并逐级上报,教务处定期向全校公示排名。”该校副校长王海锋介绍,随着学习弟子规文化的不断深入,学校还将弟子规文化与学习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弟子规的思想不断转化为实际行动。

德育教育结累累硕果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师德师风犹如北极星般璀璨夺目,引领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方向;而德育教育,则是那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滋养着学生心中每一个角落,让“小树苗”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实现教师考核的科学化、制度化,一直是该校师德师风建设努力的方向之一。二十年来,学校定时定期地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法规,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检查,评选师德高尚模范教师,组织“三立三爱三服务”、演讲比赛等活动,及时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经过多年努力,宝莲华学校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与信任。

“我正在大街上修花,来了一个学生给我送了一瓶水、一个橘子,我心里非常感动。”今年五一假期,宝莲华学校五年级九班的张鹏涛为环卫工人送水送橘子的举动,一时成为美谈,这也是该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缩影。

该校德育教育内容广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学业规划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学校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人。”王海锋说。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参观法庭等,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同时,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职业指导讲座等,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国情民意,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来,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学校的精心培育下,众多学子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他们在学业与品德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分别荣获“A级诚信个人”“年度诚信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传统文化浸润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该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浓郁的文化气息撒播于整个校园之中,时时处处都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进而开阔视野、树雄心立壮志、激发学习热情。

走进宝莲华校园,首先要经过“世纪龙门”,在“世纪龙门”正前方放置有天然奇石“鲤鱼”,该景观石濒临海河大街取“鱼跃龙门”之意。学校希望所有学子都能像黄河鲤鱼一般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在这里,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与生命力的学习环境,让校园中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石头都不仅仅是静默的存在,而是成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通过精心设计与布置,我们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它们‘会说话’。”王海锋表示,墙上可能挂着名家书画,或是镌刻着古诗词,让学生在行走间就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石块上或许雕刻着传统图案或寓言故事,让学生在触摸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智慧。这样的设计,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如:千字文广场,广场上所篆刻的《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足下广场则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学校餐厅取名感恩楼,寓意教育师生要生活在感恩之中。

此外,学校还特地增加了宁津当地元素。如:振华名人园,则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宁津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的马振华;烽火报园则取自当时冀鲁边区影响最大、出版时间最长的抗日报刊——《烽火报》。

多年来,在学校的发动和鼓励下,全体教师也积极行动,拿起手中的笔,一方面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对学校里发生的感人事迹积极给予全面宣传,从而逐步形成了记录自己、宣传他人、宣传学校、共建美好学校文化的良好氛围。自2016年开始,先后在“宁津宝莲华”公众号上发表文章276篇,在宝莲华学校莲园报发表文章185篇。

每一所学校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未来的开拓者,宁津县宝莲华双语学校亦不例外。回望这走过的二十年历程,人们见证了学校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的蜕变,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奋斗与梦想的印记。愿下一个二十年,宝莲华能够培养出更多国之栋梁,成为知识的灯塔、创新的摇篮,照亮学子们的梦想之路,为社会进步贡献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