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见证了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着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75岁的陈凤全,1米84的个头,腰板挺得笔直,走路“带风”,说话洪亮,用他的话说,这都是多年在铁路线上奔走时养成的习惯。作为奋斗38年的老铁路人,只要聊起铁路的发展,他总是滔滔不绝,眼中带光。
1971年,22岁的陈凤全分配到德州火车站,成为货场的一名装卸工。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他干起活来浑身是劲,每天肩抗手抬搬运货物,好不勤快。
过去交通不方便,那个年代,老百姓要运点什么东西,主要还是靠铁路。陈凤全回忆,货运场站除了装卸煤炭、木材等物资外,主要还是运送群众生活中用到的百货。“搪瓷杯子、暖水壶、缝纫机、自行车啥都有,尤其是快过年的时候,运送的米面油最多”。为了保障群众的物资运送安全,“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是陈凤全上班后学会的第一个口诀。
刚上班时货场条件有限,要搬卸大件货物还得到隔壁企业去借龙门吊。两年后,德州火车站的新货场建成使用,全新的装卸设备让装卸工们轻松不少。“龙门吊上的原木抓,那大家伙我看着就高兴,原来卸一车木材需要一个半小时,有了原木抓15分钟就全部完成。”陈凤全说。
1992年,陈凤全调任至车站安全科,负责消防安全工作。车站人流密集,消防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在新岗位上陈凤全成了车站最忙碌的人,每天“闲不住”,在车站各个场所查隐患。
德州火车站辖区内的火车轨道共有10多公里,车站旁都是碎石子路,陈凤全就徒步去巡线,无论刮风下雨,总会到每一个岗点检查。“每年春运是我最紧张的时候,那可真是人挤人,碰到有群众抽烟,我就提醒他们到户外的指定地点。现场环境嘈杂,总得扯着嗓子喊,一天下来,嗓子都累得说不出话。”陈凤全回忆。
为了提高安全防控水平,在陈凤全的建议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车站在候车厅、调度室等地点安装了烟雾报警器。“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也会不断学习先进车站的管理理念,用科技的力量更好得支撑安全管理工作。”陈凤全说。
负责安全工作,陈凤全需要和车站各个岗点打交道,38年的时光变迁中他也见证着车站的变化——车站道岔管理实现自动化,候车厅设施越发完善,售票窗口越开越多方便旅客出行……陈凤全始终坚守在岗位,迎来送往,守护旅客安全出行。
“2009年我退休时,旅客买票还需要到窗口排队,没想到两年后12306网站就上线运营,旅客在家动动手指都能买票。现如今买票更方便、车站管理更精细,这都得益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陈凤全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老铁路人,他衷心祝福祖国越来越好,祝愿铁路事业不断向前,在奔腾的车流、攀升的客流、活跃的物流中,充分展现“流动的中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