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李先生拨打本报热线2220000反映,他在收拾自家储藏室时发现了几年前购买的“有虫子”的白酒,也正是这瓶酒让他想起了那段闹心的经历。他希望借助媒体反映,维护消费者权益。
李先生介绍,六七年前,他在德城区双一路附近的一家超市花35元钱购买了一瓶“又一村”白酒。当天准备和朋友喝酒时,刚打开酒盒,还没开瓶盖,就发现酒瓶内漂浮着一只虫类尸体。但检查瓶盖处后发现,并没有开启过的痕迹。“我们看见酒瓶中有虫子,担心安全问题,就没有喝。”随后,他立即找到商家反映该情况。最终,商家和酒厂协商,把这瓶酒收回去,再赔偿六瓶酒。但是,李先生当时没同意。
“酒瓶中为什么会出现虫子,商家和厂家一直没有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李先生气愤地说。事后他将这瓶白酒放到储藏室,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忘记了这段经历。直至最近一次整理储藏室,李先生又发现了这瓶“虫酒”,于是拨打本报热线,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10月21日,记者来到李先生家中,见到了这瓶“虫酒”。白酒名为“又一村”,生产企业为德州又一村酿酒有限公司,产地是山东德州。
原封未动的瓶盖和生产日期批次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德州又一村酿酒有限公司。在企业办公楼主楼的一间会议室内,一名自称负责产品质量的王经理接待了记者。交流中他通过观察“虫酒”表示,无法仅凭包装鉴定真假,还需要查找相关生产记录,并提出将该酒留厂检验,再给出解决方案。提议被否定后,该厂另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对“问题酒”的外包装、酒瓶及瓶内异物进行多角度拍照留档,随后记者离开等待厂方回复。但是,这之后记者一直没有等到厂家的主动回复。
10月22日,记者通过微信询问王经理有无“鉴定结果”,对方回复“再等等,还有一名退休的车间管理人员没有联系上”。27日、28日,记者两次联系催促对方尽快给出回复,王经理表示让销售人员联系消费者,等待协商结果。
10月28日,该公司经销商赵经理联系到李先生,表示“不管白酒真假,先赔偿”。但当李先生提出索要赔偿一千元时,赵经理则答复“赔偿金额太多,需向厂家汇报”。
10月31日,记者再次联系到王经理,他微信回复:“根据我们调查,看包装可能是假酒,但不论真假我们先给他12瓶上面的酒(通过微信发来一张零售价为每瓶118元的‘38度特制五星又一村酒’图片),把投诉的酒拿回来再研究一下,麻烦你看看消费者能同意吗?”
“检验酒质不应该委托第三方,让媒体监督吗?酒厂检测,真假难辨。”李先生对此表示疑惑。
当天,记者再次联系到王经理,他口头承诺酒厂愿意赔偿消费者12瓶上述白酒。直至11月5日记者发稿时,厂方未再主动联系记者约定具体问题解决事宜。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