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革命历史上,“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宁津县就属于冀鲁边红色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边区慈母”马振华烈士的故事发生在宁津,反映鲁北地区抗日战争史实的优秀长篇小说《大刀记》,故事原型就在宁津,我军唯一一支从祖国版图的最东端打到最西端的“铁军”——渤海军区教导旅,其中大部分是宁津籍人。
近年来,宁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切实履行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工作使命,不断创新方法举措,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着力拓展新时代社会化拥军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拥军优属已成为宁津县的社会新风尚。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从祖国最东端的渤海之滨打到了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这支队伍就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走进宁津县艺术中心,在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里,一页页泛黄的文件、一张张定格历史的照片,以及饱含红色回忆的革命文物,引领着参观者穿越时空,追寻历史足迹。
近年来,宁津县充分挖掘本地革命历史,打造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教育基地、崔杨抗战纪念馆、大刀记文博馆、双拥和国防教育主题公园等双拥教育阵地,以及家风养廉教育基地、大柳镇民俗馆和长北村村史馆等文化教育阵地,修缮了革命烈士陵园,通过培育优秀讲解员队伍,打磨精品课程,精心设计了1-3天多种组合的国防双拥和红色教育课程。
目前,宁津县红色教育阵地已初步形成1个艺术中心核心展馆、3大教学板块、8个现场教学点的“1+3+8”布局,将红色资源分别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双拥教育,成功打造了“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品牌。其中,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教育基地先后获评“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荣誉,每年接待参观者超3万人次。此外,宁津县还将军训作为入学第一课,在县一中、职业中专开展军训和国防教育,以学生带动家庭,切实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防双拥氛围。
宁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高质量组建宁津“荣军联盟”,成功打造了一个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社会化拥军新平台。
“愿望心声”变为“满意掌声”。宁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提供拥军服务,推出各种优待、优惠服务项目共计6大类、服务信息1400余条,包括“岗位优先招聘”“最高八折优惠”及“满减、满赠、免费服务”等,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凭证件即可到店进企享受优待优惠。
截至目前,宁津县已有包括各类地方骨干企业、餐饮娱乐、购物商超等在内的840家社会企业、门店正式加入“荣军联盟”,为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实惠高效的服务。
宁津县扎实推进军人退役“一件事一链办”,持续优化返乡报到服务流程,办事材料从18份减少到4份,办理时间从1天缩减为20分钟。
联动多方资源,打造“一件事”业务窗口。在宁津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4个“一件事”综合办理窗口循环播放着“一件事一次办”标语。军人退役实现从返乡报到登记到预备役登记,再到信息采集、开具落户介绍信以及军人保险材料收集代办等业务一窗受理,形成多方协同、并联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工作格局。
简化申请材料。梳理军人退役返乡报到登记、恢复户口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9个具体事项,对原有表格事项逐个梳理、去重,将原本的11件申请材料、7张表单整合成3件材料、1张表单,实现申请材料标准化,做到“一表通用”。
今年以来,累计帮助109名退役军人顺利完成返乡报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