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制服,骑着电动车,穿梭于楼宇之间,将一份份包裹、餐食准时送达。8月15日,德州市召开构建“关爱+发展”双生态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2025年,德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网约配送员群体党的建设和凝聚服务工作市级试点,制定出台《关心关爱网约配送员群体服务措施》,就关心关爱网约配送员群体提出15条具体措施。
在日前由美团主办的2025外卖骑手荣誉盛典中,我市美团骑手刘宇、王金兵分别荣获“年度奋斗骑手奖”和“一路同行奖”,成为百万骑手心中的闪亮标杆,对此,本报记者对获奖骑手进行深入采访,记录下这些城市“奔跑者”的奋斗故事。
网友评“外卖侠”刘宇:
“他对工作的热情不亚于海绵宝宝”
头顶运动相机、车贴哪吒画像、头盔上还戴着可爱的“耳朵”……这是外卖骑手刘宇的日常装备。在送外卖的七年时间里,刘宇已经骑行了1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五圈。
七年来,他见证了德州市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了社会对骑手的日益关注和尊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近日,记者近距离感受外卖骑手刘宇的日常。
餐饮店老板转行外卖骑手
2016年,刘宇从老家河北省吴桥县来到德州,在天衢新区商贸城附近做起烤肉饭生意,这也是他最初接触到外卖骑手这一行业。
“一开始是兼职送外卖,店里让姐姐帮忙照顾,后来跑的单子多了,干脆就改成全职骑手了。”2018年6月,刘宇正式加入了配送骑手的行列。初入行时,刘宇身为外地人,对路线不熟、配送流程不了解,导致配送效率不高,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完成当天的任务。
但是,刘宇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行业的热爱。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始送外卖时,这个行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卖平台越来越多,点外卖的人也与日俱增。这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在这个行业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如今,刘宇已晋升为天衢新区袁桥站副站长。在过去的七年中,他不仅超额完成了任务订单量,还屡次荣获公司颁发的“月度优秀骑手”称号。无论是接单效率、送达时效,还是客户好评、配送安全,他在各项指标上均表现卓越,成为新入职骑手们学习的楷模。
“有小朋友夸我,我就送他棒棒糖”
刘宇电动车挂包上的两颗棒棒糖和头盔上那可爱的挂件格外引人注目。他解释道:“如果送外卖的时候有小朋友夸我,我就会送他一颗棒棒糖。”在单调乏味的送餐途中,他努力寻找乐趣,也希望自己的小举动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在送外卖的过程中,刘宇遇到过不少挑战和困难。有时候,天气恶劣,送餐难度加大;有时候,顾客催单,让他倍感压力。“去年冬天的暴雪,电动车都没法骑,只能推着车送,雪花打在脸上生疼啊。”刘宇回忆起送外卖时的恶劣天气说,“越是下雨下雪,订单量越大,我们越需要在岗。”
有一年冬天,暴雪肆虐德州,时值深夜,刘宇仍在坚持送餐。拖着疲惫的身躯送达后,一位女士递给他一瓶热饮,寒冷的冬天,手里攥着热乎的饮料,这份温暖令刘宇至今难以忘怀。
“只要心态好,就会没烦恼”
作为袁桥站副站长,刘宇在这七年时间里几乎全年无休,甚至过年也一直在岗。“外卖这行虽然辛苦,但每当回家看到孩子熟睡的面孔,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刘宇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
自美团外卖启动“骑手代言人计划”后,刘宇买了一台运动相机,安在头盔上记录自己的配送日常。“我有点社恐,但是我很愿意去学习新知识。”现在刘宇每天晚上送完外卖回家后,还要自己剪辑当天拍摄的素材,发布到自己的抖音账号,每天忙到了凌晨才睡觉。
在刘宇的账号中,既有“破釜沉舟”般的外卖侠身影,也有倡导不闯红灯的安全员角色,更有积极向上的快乐骑手视角。网友评论道:“他对工作的热情不亚于海绵宝宝。”然而,刘宇本人却说:“只要心态好,就会没烦恼。”
刘宇8月5日发布的一条视频记录了自己在雨中送外卖的第一视角。视频中描述道:“头盔上的水珠顺着下颌线流下,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他深知,作为外卖配送员,不仅是城市的“奔跑者”,更是连接商家与顾客之间的重要桥梁。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外卖骑手的责任担当,在飞驰的车轮上播撒着爱与温暖。
“跑单王”王金兵:
培养出百余名徒弟的“老师傅”
在德州天衢新区商贸城的街头,总能见到众多外卖骑手穿梭的身影,其中一位名叫王金兵的骑手格外引人注目,今年34岁的他,是外卖员中的“老油子”。王金兵常说:“干我们这行,不吃苦是不行的。”话音未落,他便顶着烈日一路小跑前往店里取餐。从业8年来,他累计送出超过10万份餐食,骑行总里程达到了22万公里。
从建筑工地到外卖配送,从初出茅庐的新手骑手到培养出百余名徒弟的“老师傅”,他用车轮丈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用坚守诠释着劳动者的光荣与梦想。
跑坏5辆车,“路痴”变成“活地图”
2017年,外卖行业在德州刚刚起步。彼时还在天津建筑工地打工的王金兵,经朋友介绍回到家乡,毅然转行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
初入行时,这个陵城区的小伙子对开发区路况并不熟悉。“最怕接到大小区的单子,楼号复杂,经常找不到。”为了尽快熟悉路线,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站点,看着地图反复研究;现在他已经能把附近每条小路、每个小区都刻在脑海里,无需导航即可快速送达。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王金兵就从“路痴”变成了“活地图”,单日配送量从最初的20多单提升到60多单,外卖车也跑坏了5辆。如今,他每天工作9小时,穿梭在天衢新区的大街小巷,八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默默耕耘。
八年时间,他见证了行业的发展历程。“当时开发区北站站点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已经有800多名骑手了。”王金兵回忆道,语气中满是对行业发展的感慨。
作为外卖骑手,他亲身感受着这个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在不断提升。“这两年,有商家主动给我们提供热水和休息区;夏天,还有很多社区还设立了骑手驿站。”说起这些变化,王金兵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立秋日送110单的“跑单王”
在近日“立秋第一杯奶茶”爆火之际,王金兵创下了最高纪录,立秋当天送出110多单,相当于平时单量的两倍,这一数字令众多年轻骑手望尘莫及。然而,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八年如一日的稳定表现:无论恶劣天气从不请假,高峰时段始终坚守岗位。
他至今仍铭记着第一位送他水的顾客,第一位递给他水果的顾客。每当遇到恶劣天气,从接单那一刻起,总有顾客会发来温馨的消息:“路上注意安全,送慢点没关系。”这些温情的瞬间,给予他坚守在这个行业的无尽动力。
正如他所说,正是顾客们的善意和温暖,让他时刻坚守岗位,不敢有丝毫懈怠。多年前的一个夏季,暴雨倾盆,王金兵骑着电瓶车冲入密集的雨幕,车灯勉强撕开一道微弱的光路,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全身。当将餐食顺利送达顾客家中后,顾客一句“辛苦了”,瞬间驱散了他的寒意,暖意如微光悄然流入心田。这一刻,成为他八年配送生涯中最开始也最珍贵的记忆。
“配送不仅要比拼速度,更要注重安全和服务。”这是王金兵常对徒弟们强调的话。八年来,他培养了100多名徒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总结的“配送秘籍”传授给新人:如何规划最优路线、怎样与顾客有效沟通、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妥善处理……
“顾客的暖心举动给我动力”
在很多人眼中,外卖骑手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对王金兵来说,这是连接城市温度的纽带。
“我们送的不仅是餐食,更是一份期待和信任。”王金兵说,每次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听到一声“谢谢”或是看到网上称我们为“外卖侠”,都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为此,他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忱:餐盒必定摆放整齐,敲门力度恰到好处。
“正是顾客的暖心举动,让我有动力一直坚持。”王金兵说,八年来他几乎全年无休,每天早上9点到达站点,晚上10点多才能回到家中。虽然辛苦,但8岁女儿的成长是他最大的慰藉。“为了家人,再累也值得。”
在采访结束时,王金兵看了看手机:“又有新订单了。”他利落地戴好头盔,骑上那辆陪伴多年的电动车,再次汇入城市的人流中,奔向下一个目的地。王金兵的身影,在德州的天衢新区商贸城街头,成为了勤劳与坚持的象征。
他深知,每一份订单背后,都是一份期待。因此,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坚守在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外卖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