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发电52.8亿千瓦时,满足百万居民供暖|华能德州电厂四期项目预计明年底竣工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秋意渐起,天气仍有余热。9月2日上午,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华能德州电厂北侧,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华能德州电厂高灵活性清洁高效2×66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四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该项目预计于2026年12月底竣工投产,每年可提供约52.8亿千瓦时,并满足周边100万居民的集中供暖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38万吨。

今年3月12日,该项目主厂房第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标志着四期工程全面启动。该项目位于华能德州电厂北侧,总占地面积34.22公顷,总投资额65.77亿元,是山东省“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工程,也是德州市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骨干项目。

本期建设内容包括2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抽凝热电联产机组。机组锅炉采用超配设计,单台蒸发量达2309吨/小时,主蒸汽压力28兆帕,温度600摄氏度,再热汽温620摄氏度。在额定工况下,单机发电功率660兆瓦,每小时可提供550吨工业蒸汽,参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该机组最突出的特点是高灵活性。”华能德州电厂工程部主任宋维尧介绍。传统燃煤机组功率调节下限通常为额定值的40%,而本项目通过定制化锅炉设计与全新燃烧技术,成功将最低稳定负荷降至25%左右,每年可节约标煤38万吨。“这一突破显著增强了机组对电网波动的适应能力,有效降低煤耗,提升运行经济性。”

在能源结构加快转型的背景下,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煤电机组正逐步由主力电源向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转变。本项目的高灵活性设计,使其能够在用电低谷时期维持深度调峰运行,避免频繁启停带来的设备损耗与能耗损失,从而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

与此同时,项目坚持绿色高效理念,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及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和全厂废水“零排放”。预计供电煤耗仅为254.74克/千瓦时,较大型常规机组降低约23%,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80万吨,为德州地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项目建成后,年供电量可达52.8亿千瓦时,供热2312万吉焦,将替代区域10余台小型供热锅炉,在显著提升德州市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的同时,为百万居民提供稳定、清洁的暖源。

自项目启动以来,德州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将其纳入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全面强化要素保障。累计落实用地指标459亩,并提供机组容量、能耗、碳排放及各类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力推动了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截至目前,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凉水塔已浇筑至26米,完成总体进度1/4;210米高的烟囱结构已封顶;锅炉房九层结构已完成七层;主厂房已全面封顶。整体工程正按计划推进,确保2026年12月底前实现双机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