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知潼、邕熙……小学新生名字古风气息十足,“子涵”时代过去了?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扶苏、知潼、邕熙……9月1日,“山东一小学新生报到名字惊艳众人”冲上热搜,一时间,本报记者在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采访的新生姓名情况成为网络热点,这些充满古风韵味的名字让不少网友直呼“惊艳”,全国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网友称仿佛翻开了一部活生生的典籍。

近日,记者在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采访时发现,与过去常见的“子涵”“子轩”等名字不同,如今除了扶苏、知潼、邕熙等名字外,像铱墨、鹤婉、煜宸等富有诗意和深意的名字也屡见不鲜。孩子们的名字越来越独特,起名进入了“更新换代期”。这一现象离不开当下“90后”家长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新生名字古风气息十足,“子涵”时代已经过去

8月31日,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的新生报到现场,老师们精心布置了展板和红毯,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份不同寻常的名单。当天学校里迎来了1000多名新生入学报到,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名字如“子涵”“梓轩”等,在新入学的小学生名单中似乎已经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古风气息十足的名字。

记者检索发现,在今年1000多名一年级新生中,名字中带“梓”的有27人,带“涵”的仅有18人。“子涵”时代已经过去,这反映了家长们取名观念的转变,更加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

泓锦、煦珩、卿一……翻阅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名单,这些名字仿佛从古籍中跃然而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长的殷切期望。相较之下,今年六年级的学生名单中,名字显得较为常见,如梓涵、佳睿、俊豪、铭泽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多地体现在姓名中,“睿”“俊”“泽”“萱”等关键字频繁出现,占据较大比例。

从早期的“建国”“建军”“国庆”到后来的“伟”“敏”“静”,再到几年前的“子涵”“梓轩”,如今古风姓名已经成为趋势。时代的变迁,不仅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上,也悄然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就连孩子的名字,也成为了这种变迁的一个缩影。家长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寓意美好,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名字来表达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愿景,这也使得古风名字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趋势。

家长翻古籍、避重名,新生姓名吹起“国风”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新媒体广泛流行的背景下,当代家长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会借助手机搜索相关建议。当然,也有不少家长表示,他们在取名过程中会从《诗经》《楚辞》等古典文献中寻找灵感,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家长在命名审美上的新风尚。

在短视频中,今年刚入学的新生“叶扶苏”的名字引发了较大争议。叶扶苏的母亲向记者透露,扶苏是家中的“老二”,他的哥哥在秋天出生,取名“叶知秋”,源自成语“一叶知秋”。而弟弟则取名“叶扶苏”,源自成语“枝叶扶苏”,形容植物枝叶繁茂的景象,寓意孩子如树木般茁壮成长,不畏风雨、不惧困难。“‘枝叶扶苏’的成语出自《聊斋志异·种梨》,与历史人物‘扶苏’无关,我们更希望强调诗意与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叶扶苏的母亲说。

此外,视频中刘邕熙的名字也引发热议,许多人表示不认识“邕”字。而刘邕熙的“90后”父亲表示,取“邕”字是一个机缘巧合。“起初在取名时在网上搜索到的,正是因为不认识才仔细查阅了一番,发现寓意很好,象征生机勃勃、积极向上,而且还不容易重名。”刘邕熙的父亲告诉记者,他查阅了字典,古诗词中有“邕熙”,“邕”通“雍”,亦指和平盛世,与当年的“国泰”“国安”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多了一些文化底蕴,因此,另一方面,希望用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名字祝愿祖国繁荣昌盛。“我家老二叫刘禹熙,和诗人‘刘禹锡’同音,借用古人的同音,希望孩子多了解历史文化,将来成为一位有文化、有涵养人。”刘邕熙的父亲说。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家长表示,他们在为孩子取名时,会综合考虑名字的寓意、读音以及书写美观度,更希望名字能具有独特性,避免与太多人重名。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富有文化内涵和古风韵味的名字。

从“梓涵”到“扶苏”,解码命名背后的社会文化变迁

名字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活化石”,不同年代的起名偏好,可以串联起一部微缩的社会文化史。2022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二〇二一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了当时的流行趋势。报告指出,2021年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泽、梓、子、宇、沐”等。与2020年相比,“汐、芮、霖、航”等字受到青睐。

采访中,一位从事多年小学教育工作的班主任齐丽红表示,刚熟悉了满屋子的“梓涵”,现在又要重新适应这些新的名字了。“这些古风名字不仅富有诗意,还透露出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更有文化韵味的同时也意味着名字更难记了,甚至有的生僻字我们老师都不认识。”齐丽红说。

“家长取名越来越诗意了,传承经典”“这些名字真惊艳,古风满满,父母用心了”……不少网友评论,这些充满古风雅韵的名字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彰显了新时代家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寓意美好的字词,而是深入挖掘古典文献中的精髓,为孩子起一个既独特又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德州,全国各地的小学新生名单中,古风名字也逐渐增多,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有专家表示,这场“国风起名潮”是当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自然延伸。近年来,国风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藏品和典籍里的字词,而成为浸润于年轻人汉服热、传统节庆文旅热、文创消费复古风等生活美学中的“活的传统”。一个个雅致的国风名字背后,也体现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亲近态度。

总之,新生姓名的变迁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印记,也彰显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这些充满古风雅韵的名字,不仅为孩子们的人生道路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新时代家长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