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浪潮中,陵城区丁庄镇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绿韵田园”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为核心载体,覆盖12个自然村、总投资4400万元,通过盘活“三资”、升级产业、优化人居环境,串联起大刘蔬菜物流交易中心、前王村高标准蔬菜大棚、为农服务中心等特色项目,让乡村发展既有产业“筋骨”,又有生态“颜值”,更有民生“温度”,奏响了全域协同、多元赋能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作为“绿韵田园”推进区破解乡村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丁庄镇始终把“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盘活放在突出位置,以党建为纽带统筹各村党组织力量,梳理整合各类闲散低效资源,规划建设蔬菜物流交易中心、为农服务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让“碎片化资源”转化为“规模化资产”。同时,精准升级镇村基础设施,累计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5公里,沿线种植绿化树木2万余株,投入230万元在环湖路及12个村庄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841盏,彻底打通乡村发展“动脉”,实现“路通、灯亮、景美”的蝶变,为推进区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丁庄镇围绕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推动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品牌化、规模化转型。在前王村,总投资700余万元建成20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新大棚不仅空间更宽敞、内部结构更优化,还能实现一年四季种植,土地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大棚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优质蔬菜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直供市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帮助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让传统蔬菜种植产业焕发新活力。而大刘村蔬菜物流交易中心的建成,更是成为蔬菜产业打通产销渠道的关键一环。项目总投资500余万元,建成17间蔬菜商铺、2间管理用房,配套地磅、消防、给排水等设施,提供交易、过磅、培训、信息交流“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农户“卖菜难、议价弱”问题。预计投产后,年可交易西红柿、西葫芦、黄瓜等绿色蔬菜9000吨,销售额达2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0户种植户参与,构建起“种植基地+交易中心+物流配送”全链条产业体系,激活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动能,让蔬菜产业成为村民稳定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丁庄镇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理念,以“一村一策”推动人居环境提质,赵家庙村“五小园”建设便是其中的典范。该村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村民主体”原则,盘活村内闲置空间,精心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藕园:村西空闲地改建的小公园,配备健身器材与乡风文明宣传栏,成为村民休闲健身主阵地;升级后的小藕园以“莲”喻“廉”,设置“清廉正直”圆形立牌与荷叶莲花造型花草牌,让廉洁文化融入景观;村街闲置地块打造的小菜园,用小栅栏分区、碎石铺路,种植时令蔬菜满足村民日常需求;村南庭院周边的小果园,由集体统一管护、果实共享;村西空闲宅基建成的小花园,搭配石磨、陶罐等景观小品,营造出“花香庭院”氛围。建设过程中,赵家庙村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将村民意见作为方案选定核心依据,采取以工代赈模式邀请村内能工巧匠参与,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此外,该村还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主题党日+群众议会厅”等活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凝聚“邻里守望、与邻为亲”的互助精神,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如今的丁庄镇“绿韵田园”衔接推进区,通过“三资利用”破题发展、以蔬菜产业带动增收、以人居环境提升民生福祉,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下一步,丁庄镇将持续挖掘潜力资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治理效能,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