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每滴水!德州潘庄、李家岸灌区现代化改造加速推进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大型挖掘机、铲车、泵车往来穿梭,工人忙着绑扎钢筋、铺设材料、操作机械……94日上午,齐河县境内国道309公路桥旁,李家岸灌区现代化改造一标段施工现场显得格外忙碌。

“渠底衬砌改造要先铺10公分厚的沙子做垫层,再覆盖一层土工布,最后浇筑12公分厚的混凝土压实成型。”蹲在刚铺设好的混凝土护底旁,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运行保障科科长、施工负责人刘泉斌指着地面介绍道,岸坡的施工工序和渠底一样,只不过混凝土换成了紧密性更强的连锁砖,能更好地抵御水流冲刷,耐用性大幅提升。

“曾经,渠底和两岸都是土坡,一来泥沙淤积严重,水流速度越来越慢,输水效率大打折扣;二来土壤渗水厉害,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失。”刘泉斌介绍,衬砌改造后难题迎刃而解,“既防渗漏又抗冲刷,不仅能节约大量水资源,渠岸的稳定性也有了根本保障。”

2021年8月3日,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印发“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李家岸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总投资6477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渠道防护28.775公里,渠道疏挖94.789公里,管护路82.69公里,新、改建节制闸、渡槽、泵站、生产桥等各类建筑物201座,以及信息化建设。工程分年度实施。

“2025年度工程包括渠道防护12.17公里,管护路16.91公里,配套节制闸、涵闸、生产桥等建筑物改造39座,总投资1.51亿元,已于4月27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约50%。我们正全力冲刺,确保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计划11月底全部完成。”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中心副主任刘洪明对记者说,针对渠底衬砌,施工团队因地制宜制定了两套方案:在土质较好、施工难度较低的区域,每隔40米对称设置沙管井,抽水泵24小时不停运转,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控制;在地质条件复杂、渗水严重的地段,则采用胶泥置换土的工艺,将渠底填实。工程完工后,预计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

据悉,与李家岸灌区同步推进的,还有潘庄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我市两大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2025年度总计投资3.87亿元。今年4月开工建设,7月灌区引调水任务结束后加大施工力度,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已经过半。近期,两个灌区管理单位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序,增加力量投入,在10月引调水任务来临之前,紧抓当前施工的黄金时段,争取11月底前完工。完工后,预期可改善灌溉面积56.8万亩。

“潘庄、李家岸灌区是全市生产生活用水保障的‘生命线’,承载着守护民生福祉、护航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德州市水利局农水科科长窦岩岩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锚定“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目标,加快两大灌区改造进程,持续提升输水效率,为全市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水利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