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纵贯千年,流淌的不仅是滋养万物的碧波,更沉淀下开拓创新、务实担当、包容共生的精神内核。地处运河沿岸的郑保屯镇,深悟这份精神遗产的厚重价值,将运河精神与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合,让千年文脉转化为引领文明新风的强大动力,在乡土间播撒下文明的种子。
弘扬开拓智慧,创新移风易俗实践路径
大运河的开凿,本身是先民突破自然阻隔的创举。郑保屯镇继承敢为人先的智慧,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在宣传上,组织创作融入“彩礼减负”“孝老爱亲”理念的三句半、地方戏等文艺作品,使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同时,主动运用新媒体,打造《新风吹进郑保屯》等系列短视频,通过情景剧与政策解读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述新风故事,实现了“指尖上”的文明传播,提升了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秉持包容理念,凝聚移风易俗社会共识
运河文化因其包容而兴盛。推动移风易俗,并非简单地否定传统,而是在尊重公序良俗的基础上,扬弃不合时宜的旧习,注入新风。郑保屯镇注重方式方法,坚持疏堵结合、情理并重。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在尊重民俗与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上门提供指导与服务,帮助简化流程、减轻负担,既保留了仪式感,又去除了不必要的糟粕。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身边好人”等群众性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可学可做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引领风尚,形成了人人崇尚模范、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凝聚了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发扬务实精神,厚植移风易俗文明根基
运河的务实精神,体现在郑保屯镇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上。镇政府指导各村将酒席标准、殡葬流程等具体要求明确纳入村规民约,让倡导性要求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硬规矩”。在敬老实践方面,开设“暖心食堂”为老年人提供营养餐食;并建成全县首个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该中心集休闲娱乐、健身康养于一体,室内外面积达750平方米,设有13个功能区和配套健身器材,能同时满足70名老年人活动需求,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运河之水奔流不息,文明新风润泽乡野。郑保屯镇以开拓创新破旧立新,以务实担当筑基固本,以包容并蓄凝心聚力,让移风易俗工作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度,又散发着惠民利民的温度。在这个运河小镇,文明新风正如运河春水,源远流长,滋养着人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