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我市召开《德州市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楚华卫先生,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韩俊亮先生,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刘红女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产业科科长、四级调研员许书新女士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郑芳女士出席,向大家介绍文件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起草背景及依据
2023年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装〔2023〕40号)。2025年6月,针对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的,我市部分铸造企业熔炼等工序废气收集处理不到位、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等问题,市政府部署开展铸造行业专项提升改造行动。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加快推动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起草了《行动计划》。
文件起草过程
6月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起草形成《行动计划》初稿。7月15日,召开铸造行业提升改造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各县(市、区)工信部门和部分铸造企业负责人意见。7月28日,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应急局印发《全市铸造行业提升改造专项行动方案》。7月30日—8月5日,开展广泛摸排走访,梳理拟培育符合《铸造企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清单、创新载体清单等6类清单,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为下一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形成《铸造企业问题清单》《铸造行业供需清单》,督促企业对照改造提升验收标准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帮助铸造企业进一步精准对接。9月13日,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等9个部门、单位意见并同步组织会签。10月13日,通过了市市场监管局公平竞争审查。10月15日,通过了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10月20日,提交市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11月2日,《行动计划》以德政办字〔2025〕28号文件印发实施。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到2027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铸造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符合《铸造企业规范条件》企业10家以上,铸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
主要任务。一是强化企业提升改造。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实现全部铸造企业达标排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发展先进铸造工艺装备,禁用淘汰类工艺和装备。二是加快产业主体培育。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企业提质升级,提升我市铸造行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能效水平,规定时间内按照国家规范对不达标企业限制用能。三是推动企业创新升级。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打造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铸造职业技能工匠。四是深入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帮助企业量身打造制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方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推动铸造行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提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贯穿铸造生产全流程。
保障措施。从协调配合、督促指导、政策落实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刚刚提到,要发展先进铸造工艺装备,请问国家对铸造企业的工艺和装备有什么具体要求?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文件要求:
工艺方面:企业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不应采用粘土砂干型/芯、油砂制芯、七〇砂制型/芯等落后铸造工艺;粘土砂工艺批量生产铸件不应采用手工造型;水玻璃熔模精密铸造模壳硬化不应采用氯化铵硬化工艺;铝合金精炼不应采用六氯乙烷等有毒有害的精炼剂。
装备方面:企业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装备,如:无芯工频感应电炉、0.25吨及以上无磁轭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等;企业熔炼(化)设备炉前应配置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等检测仪器。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我们将推动加工工艺向高效化、精细化升级,重点发展高真空压铸、挤压铸造、差压铸造,推进铸造快速成型、一体化压铸成形、砂型3D打印技术应用,加快节能高效熔炼炉、大型压铸机等工艺装备设备更新。
请问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具体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铸造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行业协作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适应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智能农机、高端工程机械、工业母机等高端装备需要,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增加精密铸造、有色金属铸造、大型铸件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铸造比重。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7年,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3%,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铸造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攻克一批高端、关键铸件的研发生产技术,破解主机发展关键铸件的制约瓶颈。
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更加紧密。铸造设备、铸造原辅材料、关键铸件制造能力明显提高,关键铸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产业链企业配套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行动计划》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请问铸造产业应如何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铸造产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首先要推动行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提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技术改造、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普及进度,促进柔性加工、模拟仿真、数字孪生、远程运维、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应用,建设一批具有铸造工艺特色的智能制造标杆。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要求,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即推动基础级智能工厂大面积普及,规模化建设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航级智能工厂。
绿色化是铸造产业的发展方向,《行动计划》也提到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请问应如何实现?
推进铸造行业绿色化转型,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贯穿铸造生产全流程,开发绿色原辅材料、推广绿色工艺、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二是推进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熔炼设备、热处理设备和节能压铸设备,加强铸造生产过程能源管控,推进铸造生产余热回收及利用。
三是推进铸造废砂再生处理技术应用、废旧金属循环再生与利用。
我们计划,到2027年,力争新增绿色工厂4家以上。
请问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整体提高铸造行业环保治理水平,从而实现全市铸造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根据每家铸造行业企业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改造提升污染治理技术、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和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指导帮扶企业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具体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帮扶企业增效提级。采取现场调研、邀请座谈等方式主动对接铸造行业企业,做好上级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积极引导企业对照铸造行业的高标准,帮扶环保基础好、申报意愿强、成熟度高的企业增加设备更新和环保资金投入,主动提升环保绩效等级,从而示范带动整个铸造行业治理水平整体提升。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帮助企业获得升级改造的资金支持。联合工信部门将我市铸造企业环保绩效等级提升工作纳入德州市美丽蓝天建设项目,积极申请国家资金,用于未来3年铸造行业整体提升改造,计划对30家铸造企业开展环保绩效等级提升,其中5家达到环保绩效等级B级,25家达到环保绩效等级C级,为铸造企业环保绩效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在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市将采取哪些关键举措,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是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铸造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我市将从以下五方面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突出“关键少数”,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全面履责,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安全责任落实。
二是严把“源头入口”,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杜绝“未批先建”,限期整改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聚焦“人的因素”,加强新入职、转岗及高风险岗位人员培训考核,推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落实。
四是紧盯“重大隐患”,实施“自查+执法”,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对整改不力企业依法处置。
五是强化“技术赋能”,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工危险作业,推广熔融金属监测、煤气泄漏报警等技术,建设智慧安全管理平台。通过以上措施,推动铸造行业实现安全与发展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