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移风易俗传佳话,零彩礼故事传美谈。刨除恶习树新风,老李家,美好的家风代代传。”11月14日,夏津县第四届全民家风节暨文化社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现场,丰华社区文化宣讲员于万申表演的快板儿《零彩礼》收获了热烈掌声。

家风是社区文明的根魂,社区是家风传承的载体。这场家风节不仅集中展示优良家风,更揭开夏津县以家风为纽带、赋能文化社区发展的实践篇章,二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今年以来,夏津县以“鄃香社区 点亮万家”为主题,从机制建设、数字赋能、活动创新入手,打造“和而不同”文化社区品牌,推进全县“家•合”数智文化社区建设全面开展,构建“全场景覆盖、全龄段普惠、全链条联动”数智文化社区建设模式。
“以前社区活动零散,现在每月都有固定安排,还能按需点单。”银城街道社区工作者刘迪介绍。夏津县强化乡镇(街道)“穿针引线”功能,18个城市社区实现自主开展活动、及时上报归档,每月活动量达50-80场。
当地通过整合县妇联、县民政局、县文旅局等14个单位资源,召开6次座谈会,修订完善文化社区建设资源库,30余项文化服务项目常态化直达社区。创新“1+5+N”书院建设模式,以县级文化书院为核心,5个社区分院为支撑,N个书院点为补充,整合县图书馆、老年大学等阵地,开设四十余项全龄段课程,形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同时,夏津县整合“鄃城新事”数字电视、AI主播等数智平台打造的“数智鄃城”文化社区系统,实现了“大屏+小屏+智屏”立体覆盖,涵盖政策解读、活动预约、就业培训等多元服务。

“没想到手机上点一点,孩子的非遗体验课就报上了,还能实时查看活动照片。”年轻家长时忠静对“数智鄃城”文化社区系统赞不绝口。
该系统构建起“文化需求-资源匹配-服务落地-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通过大数据精准捕捉群众需求。目前已覆盖全县488个村居、18个城市社区,惠及40余万居民,线上点单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针对老年人、年轻人等不同群体,定制专属服务场景,让文化服务“不打烊、无死角”。
另外,夏津县还整合教体、文旅、团委等部门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全年开展“鄃香夏韵”文化进社区活动100场,公益电影放映100场。
“暑期有足球联赛、成语故事会,中秋有非遗体验,孩子再也不总是宅在家里了,真不孬!”提及“社区暑期套餐”,丰华社区居民王新竖起了大拇指。
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夏津县开展“清洁+健康”爱老敬老活动近50场,服务千余人次;推出“幸福e家”家庭教育培训300余场,受益家长4000余人。通过文明实践积分兑换、荣誉激励等方式,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200余名家风积极分子、非遗传承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如今的夏津,城市书房里书香阵阵,社区广场上笑语盈盈,家风展馆里故事传扬。从“有形阵地”到“无形浸润”,文化社区建设正让文明新风融入日常生活,为县域发展注入温暖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通过深化‘家风’建设、创新节庆活动等抓手,让优质文化服务直接惠及社区居民,全面提升群众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夏津县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杨春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