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8岁的杨先生(化名)遭遇了一场“痛不欲生”的困扰:左额部突发持续性胀裂样疼痛,左面部随后冒出散在疱疹,皮肤也开始瘙痒不适……幸运的是,德州市立医院中医特色疗法的介入,为他搭建起快速康复的桥梁,缓解了这场难熬的不适。
“医生,我这头疼得快炸开了!”10月17日,脸色苍白的杨先生走进德州市立医院皮肤科诊室。四天前,杨先生突然觉得左额部传来一阵胀裂般的疼痛,没过多久,左脸颊上冒出几颗零散的小疱疹。“我买了些感冒药、消炎药吃,可疼痛非但一点不见轻,还多了低热、怕冷的毛病。”随着左脸上的疱疹越长越多,痒感很快变成灼人的痛,有些疱疹还破了皮,担心“毁容”的杨先生匆匆前往医院求助。
皮肤科医生接诊后,迅速以“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诊断将其转入神经二科。考虑病情复杂,神经二科与皮肤科、针灸理疗科专家团队开展多学科会诊,最终制定了“西医对症+中医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案。在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保护受损神经的同时,引入中医传统疗法——针刺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神经疼痛;刺络放血疗法逐瘀排毒,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加速疱疹愈合,配合氦氖激光照射,辅助消炎镇痛,修复受损皮肤与神经。

中西医疗法齐头并进,一周后,杨先生脸上的疱疹渐渐消退,但恼人的神经疼痛却并未随之远去——左侧面部、头顶部、后枕部和颈部的痛感仍然存在,左侧眼角和鼻翼残留的几颗疱疹虽已结痂,却依旧隐隐作痛。“尤其到了夜里,翻来覆去全是煎熬,根本睡不着!”说起那段日子,杨先生仍心有余悸。面对这一情况,针灸理疗科第一时间调整了治疗方案,通过针刺、刺络、拔罐等中医适宜技术,精准刺激疼痛对应的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神经压迫。半个月后,杨先生左侧眼角、鼻翼的疱疹彻底消失,结痂也慢慢脱落,面部光亮如初。“一开始以为是小感冒,差点耽误了治疗,多亏了医生们的精准诊治!”日前出院时,杨先生握着主治医生的手连连道谢。
“带状疱疹虽常被称为‘缠腰火丹’,但只要有神经的地方,它都可能会出现,包括头、眼、耳,甚至面部。”针灸理疗科副主任杨雯介绍,带状疱疹与“湿、热、火、毒”等病邪密切相关,如长期情绪不佳、作息紊乱、饮食失调时,人体内容易积聚湿热火毒,这些病邪沿着经络熏灼肌肤,一旦免疫力下降,便会爆发为簇集性水疱、脓疱,并伴有剧烈疼痛。杨雯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可选择性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不仅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即使发病也能减轻疼痛和症状。如不慎中招,应尽早就医,发病72小时内是带状疱疹的治疗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