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村史】庆云县南赵村:抗日“神枪手”故事美名传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说说俺们的村史
开栏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为深入挖掘和展现德州村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日起德州晚报开设“说说俺们的村史”专栏,以村民口述、记者记录等形式,深入挖掘村风村俗、村规村约、好人好事,敬请关注。

南赵村位于庆云县东辛店镇南4公里马颊河北岸,东距庆云县城8公里,西距乐陵市边界1公里。全村总面积130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52万平方米。南赵村全村皆为汉族,居住有赵、王、张三姓,人口数量以赵姓居一,王姓居二,张姓居三。

南赵村文脉深厚,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齐头并进,远近闻名。这个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村庄,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洗礼,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村民在物质生活实现小康的同时,精神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近日,记者来到南赵村,踏上一段乡村“寻根之旅”,感受这座自明代移民立村不断发展的村庄历史。


三姓村庄

河北赵氏先祖移民建村

走进南赵村史馆,村庄的起源一目了然。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为了开发战乱残地,在大移民的政策下,赵氏兄弟三人偕母从京东北永平府玉田县移民至今址,其弟偕母居住马颊河南岸,取名“赵家滩子”,其兄二人居住马颊河北岸,取名“河涯赵村”。赵本宽、赵本富二兄就是赵氏祖先。

在20世纪60年代,因本公社(现在的镇)有个北赵村,加之庆云县常家公社也有个河涯赵村,给通信等方面带来不便,故于1976年经县政府批准,将“河涯赵村”正式改名为“南赵村”至今。

赵氏传至十二世时(约1820年),南赵村增添王氏。原赵氏十一世祖赵平国生有四子一女,该祖先治家有方,是个大户人家,雇有长工和短工,其中有一长工是当地“枣王村”村民,名叫王成凤,此人正直厚道,深受先祖赵平国的信任和重用,让其当管家,地里农活和家里的大小事宜均由他打理处置且有条不紊,深得赵氏全家人的赞赏。

经商议,赵平国将女儿许配给王成凤为妻,按四兄一妹五股分配土地、房屋、家产和石碾、石磨。出身贫寒、无依无靠的王成凤被招至门婿。结婚后,他提出改王姓赵的请求,但赵氏先祖平国却说,“那不行,你虽出身贫寒,但不能灭姓,你仍要姓王”。因此南赵村就有了王姓,至今赵王两姓的后代仍以表亲相称。

清末(1906年)从临庄薛家村迁入了张氏张曰兰、张曰清二人,南赵村自此形成三姓村庄。

红色南赵

一段段抗日故事口耳相传

南赵村自立村以来,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南赵村的儿女也前赴后继,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据《南赵村志》记载,当时南赵村是抗日堡垒村,抗日县政府的各个机关部门经常住在南赵村,由各村救会组织通讯联络,站岗放哨,护送抗日人员,全村参加抗日的军政人员共有25名。

1938年至1939年冬,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转战冀鲁边区根据地。司令员萧华两次住在南赵村赵怀谷家里。军政委员会会议在赵怀谷家北屋召开。据赵同良回忆,当时抗日冀鲁边区军人大会在北场召开。

1940年春,南赵村划归庆云县第一区大范乡管辖。此时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军在全县各乡镇安设了据点。由于南赵村的群众基础好,县抗日民主政府移驻南赵村。南赵村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庆云县坚固的抗日堡垒村。

1941年11月,庆云抗日政府和县大队转移到万粮张村,被敌侦知,一天,东辛店据点和解集据点的日伪军合围包抄过来。为了掩护我部队转移,赵怀俭率一个加强班在南赵村东部王家桥北堤阻击敌人。当敌人接近时,赵怀俭一排子枪摆倒了3个敌人,把日伪军压了下去,敌人摸不清是否遇到我军主力部队,不敢恋战,逃窜回去。此战,赵怀俭也负了伤,一颗子弹击中他的下巴,弹头嵌入肉内,弹身露于皮外,被其用力拔去。1942年元旦,专署和三分区召开表彰大会,赵怀俭被授予三分区“神枪手”称号。

文明乡风

民生工程让村民生活焕然一新

近年来,南赵村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村民的衣食住行以及精神生活焕然一新。

在农业生产中,优种,高效化肥和高效低毒农药推广普及,播种收割机械化代替了人力和牲畜。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从事其他经营,搞活经济,增加收入,粮食产量比集体化时增收一倍多,比建国前增加10倍有余。

在村容村貌方面,南赵村在2000年前后的几年里,几次铺修了村内外五横三纵的绕村柏油路,绿化了街道,疏通了水道,打深井安装自来水,接通电话和有线电视。2008年,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南赵村在电网改造中为三条主街安装了54盏路灯。2012,为满足村民的日常健身活动需求,村里建成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并安装全套健身器材。2014年3月,南赵村还通上公交车。

2008年,为了提倡厚养薄葬改变传统陋习,南赵村实行丧事改革,有力地遏制了攀比之风。2009年,为便于大棚蔬菜的种植和机械化的耕作,在丧事改革的基础上,在村东马颊河北堤弃土地上建立了公墓,把以前20余处200余座老坟地的坟头全部平掉,在公墓里树碑立名纪念。通过丧葬改革,全村节省了大量的土地和钱财,有利扩大了农业再生产,每到祭祖节日,全村赵、王、张三姓一大家来公墓祭奠,增强了村民的和谐气氛,展现了新时代,新风尚,精神文明得到充分发扬。

往期回顾:

【说说俺们的村史】临邑县前杨村:昔日贫困村,今天国字号样板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付庄村:因寺得名,赵匡胤在此留下传说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宋官屯村:生生不息六百年 城市巨变之缩影

【说说俺们的村史】德城区五四村:奋斗出幸福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抬头寺村:以寺为脉,延续千年

【说说俺们的村史】乐陵市花园镇王母店村:因殿得名 凭祠而兴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避雪店村:因传说而得名 因区位而兴旺

如果您也想为家乡留住乡愁,

记录演变发展,

欢迎向栏目投稿

邮箱:

9114636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