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村史】德州花园村:探花故里 ,花香四溢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说说俺们的村史
开栏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为深入挖掘和展现德州村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日起德州晚报开设“说说俺们的村史”专栏,以村民口述、记者记录等形式,深入挖掘村风村俗、村规村约、好人好事,敬请关注。

花园村位于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镇东部,村庄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马颊河赋予了其独特的水文化。这里是莱阳梨的故乡,也是康熙年间探花董讷的家乡,因此被称为“水韵梨乡、探花故里”。如今,平原县大力实施康熙探花花园和美乡村项目,以花园村为中心,融合周边村庄,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水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联合体,花园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近日,记者来到花园村,通过史书文字与村民口述,了解这座村庄的发展与变迁。

01
探花故里,私家花园变身花园村


花园村初始建村可追溯至平原县历史上首个探花董讷的私家花园——康熙探花花园。走进花园村“HE”文化展厅,董讷的画像和生平一目了然。

董讷(公元1639年至1689年),字兹重,号默庵,清代济南府平原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科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及第),是平原县历史上科举探花及第的第一人。曾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两江总督、漕运总督等职,官至从一品。病故后,康熙下诏赐祭葬,追加为正一品。

《花园村志》撰稿人、花园村村民王洪源还告诉记者,董讷的始祖董文胜,是明永乐年间由青州府乐安县(今山东省广饶县)迁至平原县王杲铺镇董路口村,后迁至王打卦镇花园村,建有董家花园并定居于此。

此后,董家花园几次易主,清道光年间转归祀姓,改名“祀家花园”,后因王、李两姓相继在此落户定居、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庄。民国初年,该村始称“花园”,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康熙探花花园与马颊河绿色河道、生态湿地、千亩古梨园浑然一体,总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果园面积近1000亩。同时,马颊河鱼虾丰富,以甲鱼、河虾、黄河鲤鱼最为著名,河滩宽300米,生态湿地占地1000亩。“伸手摘梨,下河抓鱼,割苇子编席”,成为了花园村人享受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02
水韵梨乡,村民自古以种果树为生

花园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果树,其中以梨树最为出名,这里有百年以上的老梨树108棵。相传年龄最大的“梨树神”栽植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老梨树经历数百年风雨,活成了长寿的吉祥树,在这里流传着“摸一摸,福来多;转一转,福气满”的说法。如今,古树长势依然良好,果实香甜,年产可达1000斤,每年还没等果子落地,就被预售一空。

花园村村委会主任王立刚介绍,相传明朝末年,莱阳有一进士来恩县(现平原县恩城镇)任县令,将这里的黄梨接穗带到莱阳进行嫁接,才有了现在的莱阳梨,所以莱阳梨也叫“恩梨”。20世纪50年代,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果木专家经研究认为,莱阳梨、鲁中南的槎子梨、诸城的冰糖子梨、砀山的歪把糙梨,均出自花园村的金香梨。

通过查阅村志记者了解到,花园村自立村以来,即是水果栽培专业村,一直延续至今。1960年之前,均以梨树为主。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视野愈加开阔,花园村又陆续引进了山楂树、苹果树以及桃、杏等果树新品种,全村绝大部分土地都栽植了果树,成了名副其实的果树专业村。

以往,果农们种的水果,挨家挨户叫卖,老人们肩挑着去卖,后来用自行车驮着卖。如今,果农们利用新媒体平台自产自销,腰包越来越鼓。

03
两河牵手,打造水农文旅产业联合体

漫步在马颊河畔的梨园中,一树树雪白的梨花争相开放,整片庄园都被雪白的梨花覆盖,俨然一片花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春。花园村村民李庆彬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他告诉记者,每年4月份梨花节的时候游客最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100多位游客。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花园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打造了一个集生态采摘、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游客可以赏花观景,体验农家乐,感受田园风光。康熙探花花园也已成为集赏花、采摘、垂钓、餐饮、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特色景点。花园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如今,平原县借力“两河牵手”工程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康熙探花花园和美乡村项目,以花园村为中心,融合周边村庄,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水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联合体。在贯通平原40.5公里连通廊道的基础上,“一村一貌”美化沿线7个村庄,“一点一案”打造6个生态景观节点,“一步一景”扮靓23处文旅点位,打造集生态观光、户外拓展、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文旅廊道。




往期回顾:

【说说俺们的村史】武城县四女寺村:“两河牵手”唤醒千年古村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大韩村:600年古村绽放文明花

【说说俺们的村史】袁桥镇辛庄村:奋斗出来的幸福村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袁桥村: 依减河而美,借东进而兴

【说说俺们的村史】庆云县南赵村:抗日“神枪手”故事美名传

【说说俺们的村史】临邑县前杨村:昔日贫困村,今天国字号样板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付庄村:因寺得名,赵匡胤在此留下传说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宋官屯村:生生不息六百年 城市巨变之缩影

【说说俺们的村史】德城区五四村:奋斗出幸福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抬头寺村:以寺为脉,延续千年

【说说俺们的村史】乐陵市花园镇王母店村:因殿得名 凭祠而兴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避雪店村:因传说而得名 因区位而兴旺

【说说俺们的村史】庆云县南赵村:抗日“神枪手”故事美名传


如果您也想为家乡留住乡愁,

记录演变发展,

欢迎向栏目投稿